Friday, November 23, 2007

兒童莊子班內容(謄稿草稿)(二十)漁父(2)

這一篇其實不是那麼好懂,跟大部分的人的思考習慣是不一樣的。

漁夫對孔子說:「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他說人有八個瑕疵,做事情有四個毛病,這些事情是一定要曉得的。他就把孔子的八個瑕疵、四個毛病罵給孔子聽。──這實在是滿驚人的;因為,接下來這些也就是我們社會上看到的「好人」會做的「不對」的事情。

他說「非其事而事之,謂之摠。」這個「摠」,就是我們說的濫權,就是不歸你管的事,你也要去抓來管,這個叫「摠」。

好 比說你看到你的同事在做一件事情,例如他在敲鍵盤敲的有點慢,你就自告奮勇過去跟他說:「啊你這不對啦,我跟你講這地方要這樣子……這樣子……明白嗎?懂 了咩?」就是硬要管別人的事。……我常做一件事被人家罵,就是「我跟你講那電影最後誰誰誰是怎麼樣……」(喔!)(笑)……

所以漁夫就說人家的事情,你若沒有得到人家的同意,是不可以去管的。孔子就像是寫信給教育部長,或者是寫信給陳總統:「陳總統在上,你管國家的方法呢,敝人區區在下,有一些建議,其實你對於什麼……什麼……」我告訴你,這種信就直接丟到垃圾筒啦,誰理你啊。

這是孔子的第一個絕招,因為沒有人給他這工作,所以他必須自己爭取,必須一直寫信給高官,跟他講:「你應該要怎麼樣……」;最後往往那高官就覺得:「這瘋子又來了……」。

各位可別笑莊子虛構的孔子喔,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機會做出這樣的事情;譬如說小朋友在洗衣服,你覺得洗得不夠乾淨,就過去洗衣板那邊搓兩下:「要這樣子搓!你不會搓啊?」

這樣子小孩會比較喜歡他媽媽,還是會比較討厭他媽媽?當然會討厭啦!他會說:「那就你洗就好,幹嘛還叫我洗?」所以結果是你做了一件正確的事,可是卻被人討厭了──這樣一來你要「獲得兒子的愛」這件目的就沒了,對不對?這就是「手段破壞目的」的第一招。

那 第二招是什麼呢?「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莫之顧」就是對方不理你,你還要跑過去,就像班上有個女生很漂亮,你送了一朵花她不理你,你再送第二朵,然 後再送第三朵,接下來問說:「那我要怎樣你才會理我?要不要黃金萬兩?要不要送你轎車?」那這個「佞」就是討好別人啦,那討好別人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人 很賤的意思;人家不理你,你還要拿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你不覺得你很低賤嗎?

這種「莫之顧而進之」,在大學生追女朋友的時候最容易看 到,就是百般討好、拼命倒貼之類的。如果你想到孔子,你就會明白:他希望一個君王重用他,但是君王都不用他,這些君王就會常常遇到臣子跑過來說:「陛下, 那個姓孔的,又在門口等你了……」根本是個跟蹤狂喔;於是之後那些君王們互相打電話就會說:「我家門口現在有一個姓孔的在那邊,等著要告訴我什麼如何實行 仁政之類的,他下次會去堵你家門啦……」從此以後孔子就被列入黑名單了。

他是存著好心,想要來愛這個帝王、愛這個國家對不對?可是他去周遊列國的時候,每一個國家都不願意發護照簽證給他,因為君王之間都已經互相打過電話,說那人很可怕、會等在門口──你的行為一出手就已經嚇到人了。

再來漁夫說:「希意道言,謂之諂」。「希意」就是把自己的意識放得很稀薄,然後去順著別人的心思,去引導他說話,這個叫做諂媚。

好 比說今天有一個暴君,例如紂王好了,他說:「我的人民我想殺,為什麼不能殺?他們都歸我管,我愛怎麼砍,就怎麼砍!」如果孔子走過去說:「你是壞蛋!」那 紂王就會說:「把他一起砍了!」對不對?那孔子怎麼能實行他的仁政呢?所以他當然要想一套策略,這策略叫做「希意道言」。

因為孔子的目的 是要行仁政,他不能被砍,所以他就會跟那個暴君講:「大王啊,其實呢,人民都是你的,你要殺、要罵、要打都是你的自由;不過呢,你會不會想要考慮一下,我 們今天換個方法來折磨他們,會更好玩一點。你知不知道現在的農民都很討厭讀書啊?我們就辦學校叫他們來讀書,這樣子的話他們每個人都過得很痛苦,這比殺了 他們還要狠!大王你覺得這樣好不好玩啊?我們這樣來虐待人民好不好?」

他為了順著暴君要殺人民的心,於是就換一個方法講,這樣一來會造成 兩種結果:如果大王發現農民在學校上學都很高興,那他會馬上去把學校燒了,然後把孔子趕走;如果農民上學上的很痛苦,大王很滿意的話,那些農民就會覺得: 「天啊,我們國王多了一個奸臣,每天在那邊講一些怪話來折磨我們。」──那孔子跟妲己有什麼分別呢?

所以當他做了這樣的事情,他認為他在 藉一些方法,讓他能夠行仁政,其實裡外不是人。就像我們在公司上班,常會遇到有一些人,他真的就是跟在老闆身邊狗腿狗腿的;他總是說「其實我狗腿是希望老 闆不要生氣,這樣對大家都好。」可是我們會相信那個狗腿是這麼好心嗎?當然不會嘛,我們會覺得他是在幫老板為惡、自己在弄權。

接著漁夫 說:「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不擇是非」就是說如果遇到一個國王,國王這樣做不對,他就說:「國王其實你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對啦,只是呢……怎麼……怎 麼……」講一大堆,但是都是在巴結人家。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有原則的人,照理說你不應該會那麼容易放下自己的原則對不對?可是孔子為了要達到他的目的,卻往 往做出很多妥協喔。

接著「好言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親,謂之賊」。這個「好言人之惡」跟「析交離親」都是在講挑撥離間。

其實不要說孔子,孔子這個學派後來還有一個繼承人,就是宋朝的朱熹。我們從前幫老師校對朱熹的書信集都覺得:「喔天啊,這老頭子真的是瘋了!」看了朱熹晚年的書信後,簡直不能相信這個人死後可以不下地獄。

朱 熹晚年身體很不好,每天窩在家裡面生病,病到都站不起來了,然後他知道某某地方有一個書生、某某地方有一個學者,他就寫信給人家說:「我寫信給你是因為我 是學界的大老,我關心你的未來,你知道某某城鎮住了一個人叫做張杰,某某城鎮住了一個人叫文藝修,他們兩個人在學術界非常糟糕,你如果要潔身自愛的話,就 不要跟他們做朋友……。」

朱熹就專門寫這種信,他晚年沒事幹,就這樣子寫信去挑撥離間,他認為他有自己的堅持跟潔癖,可是他做出來的事情,我們後代過了幾百年再看都覺得很噁心。

像 孔子他總是認為,國王是因為有太多壞大臣,所以才會被帶壞。其實大家都知道國王的生活是很苦悶的,他就像是一個小孩子,人人叫他要守規矩;每一個人都跟他 說你要守規矩、你是國王你要當好人之類的,只有一個奸臣不要他守規矩,還每天陪他玩,說:「老闆,我們今天出去玩,去看戲。」、「我們今天出去打小鳥。」 那國王當然會覺得那是他唯一的朋友啊,所以國王他會很愛這個奸臣。

可是孔子來到這個地方,看到國王很寵愛那個奸臣,他就每天在國王耳朵旁 邊碎碎唸:「其實這個人啊,他並不值得你這麼愛他,他其實在家裡面屯積了很多貪污來的錢,你應該把他殺掉。」國王就覺得你要我殺我最好的朋友,這真是太為 難了,於是他想:「我不要把我的朋友殺掉,那最好把你孔子趕走,免得你囉哩八嗦讓人家覺得我不對。」

所以漁夫說「謂之讒」、「謂之賊」,就是說你以為你在做正確的事,要把壞人跟壞人分開,其實你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基本上壞人跟壞人是分不開的。

你硬要去搞以毒攻毒,對方也沒好起來,可是你的的確確是做了「挑撥離間」的事了。

接著漁夫說:「稱譽詐偽以敗惡人,謂之慝」。

慝 你們唸「特」或者「膩」都可以,就是包庇的意思。那什麼叫「稱譽詐偽」?我曾經跟你們講過孟子的例子對不對?孟子是把什麼東西都用正面的角度看;例如國王 說:「我不行啊,我不能行仁政,我好色啊!」孟子就說:「你好色這樣很好啊,這樣你就能體諒不能結婚、交不到女朋友的痛苦,所以你全國要辦很多婚友社,讓 男人都娶得到好老婆,女人都嫁到好男人,那每個人都活得很幸福;這樣好色,好啊!」

這是孟子,孟子是真的從正面的 角度在看待這件事情;可是孔子不是,孔子他看到國王的好色,他其實心裡面很討厭,覺得這個人很污穢、骯髒、齷齪,可是他會覺得說人家有這個嗜好嘛,所以就 會說:「國王啊,你現在當花花公子呀,其實非常的瀟灑威風喔!這個……你好色也不是不對啦,不過呢你既然這麼好色的話,你應該更讓這些女人覺得你很厲害 啊,那會讓女人覺得很厲害的男人是什麼?就是事業有成的男人啊,所以你要行仁政、你要行德政,這樣子你的女人才會喜歡你啊。」

──你把別人的壞的說成是好的,他就不必反省了;不管你在表面上拉他往哪個方向多走一點點,他人格裡面的核心價值仍然一直是壞的。也就是表面上你覺得這樣教人比較有效,其實是在包庇他,他真正的缺點碰都不敢碰一下。

接 著「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因為孔子非常需要人家重用他,他的目的是要當大官,這樣才能改造社會;所以呢,他如果遇到朝廷裡面的忠 臣,會覺得我應該討好、送禮物;那遇到朝廷裡面的奸臣呢,「如果我得罪他的話,豈不是會害我當不到官,所以我更需要討好。」那當他同時討好奸臣跟忠臣,又 同時討好這個國王的時候,他就已經變成八面玲瓏了。

「偷拔其所欲」就是說因為他要當官,所以他看到好臣子、看到忠臣就說:「唉呀我們一起 努力,好好地把國家弄好啊……」;然後看到奸臣就說:「唉呀,我們一起好好地撈一票啊……」這樣子兩面討好,然後再偷偷地邁進他的官位之路,那你不覺得他 這樣很危險嗎?如果奸臣派的人聽說他跟忠臣派的人在一起,密謀要把奸臣搞垮;或者忠臣派聽到他跟奸臣一起密謀、一起貪污,那誰會要他?各位知道人是很八卦 的動物對不對?就只有孔子自己不知道大家很八卦,以為他做得很漂亮,但實際上他這條路走到一半,還沒有得到他的官位,就被兩邊的人打死了,真的是裡外不是 人。

所以這些事情只是在告訴我們說:我們人自以為在追求、或者鑽營一些東西的時候,往往你選擇的方法會讓你追求不到。一般人以為說不擇手段是為了那個目的;但實際上,就是因為你不擇手段,所以才沒辦法達到那個目的

這 句話各位會不會覺得聽起來有點新鮮?一般人以為的都不是這樣,從小我們聽到的都是「必須付出代價才能到達目的」,但實際上付出代價不是一個真正健康的方 法。如果喜歡做什麼事,就好好去做它,但是不要用一些那麼奇怪的方法,因為你一旦付出這個代價,就會害你永遠到達不了那個目的。

所以漁夫 就說這八個瑕疵「外以亂人,內以傷身」;就是說你如果在工作環境裡,用出前面講的那八招,別人跟你相處會覺得非常頭大,各位有沒有這種感覺?剛剛前面講的 那八個毛病,如果一個人全部都俱備的話,實在是嚇死人,簡直是製造問題的人物,我們誰敢跟他靠近啊?一靠近就是災難。

然後「內以傷身」是說,當你練成那八項絕技的時候,每天在想我今天要跟這忠臣吃飯,不要給誰誰誰知道;今天要跟奸臣密會,不要被誰誰誰知道,於是就每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你這人能不短命嗎?所以「外以亂人,內以傷身」。

所 以他說「君子不友,明君不臣」;就是凡是沒有發瘋的人都不喜歡你,好人不要跟你做朋友,好的國王看到這個人都怕,因為這個人太複雜了。像古時候中國人都喜 歡那種大剌剌的人,例如很有名的畫家,國王去找他畫畫,看到那畫家不修邊幅,在那邊睡午覺抽香煙,那國王就說:「喔,這種是真正的畫家。」因為他不會因為 是國王就特別尊敬,代表他是真正愛畫的人,對不對?

其實我們中國人就很喜歡那種「不會來擼你的人」,就像諸葛亮不來擼劉備,劉備自己三顧 茅廬去嚕他對不對?你耍賤格,人家最後就把你看的很低賤了。中國的好人、真正的明君都喜歡那種「淡淡地來」的人,淡淡來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我是一個很會做 帳的會計,那我就是很單純會做帳,你需要人算錢你才要來雇用我,因為我做得很好、有口碑啊;問題是你有聽過一個很會做帳的會計,需要去說服老板說:「老板 我跟你講,其實我很會做帳……」什麼一大堆有的沒的嗎?其實不必,這種事情會就是會,那有需要說服的?就像我現在是做教職人員,我覺得我的求職之路從來沒 有講過一句話說:「我跟你講,你要相信我教得很好喔。」我從來沒有講過這種話,(笑)我就說「你們有沒有人要學《莊子》的啊?」,(爆笑)沒有就算了,我 在家自己讀也很開心(笑)。

所以呢,當漁夫仔仔細細地剖析孔子的君子之路的時候,我們現在連小朋友都看得出孔子其實活得很可怕對不對?都 是充滿煩惱、充滿混亂。例如孔子他說人的最大的三種快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古時候「習」字是實踐的意思,就是你學的東西,你有機會用得上,所以會很快樂,這可以說是對的;那有好朋友從遠方來看你,讓你覺得很感動,這也是一種快 樂;最後一個是人家不曉得你,你也不要生氣,這是君子該有的修養──那這句話就有點毛病,意思像是說「人家好像該曉得你」一樣。

當然這是 《莊子》的童話故事啦,孔子是怎樣我們也不知道;只是莊子他會寫這種故事,可能是因為那個時代的儒家就是那個樣子,因為那個時代儒家的工作是「服務業」, 不像現在我們中國人說儒家是政治的一部分,那個時代的儒家是服務業,是哪一種服務業?就是他學了很多禮法,學了很多音樂,然後有人家裡死了人,他就來跟你 講說:「你應該怎麼埋葬、要怎麼樣包紅包、包應該包多少、然後要放什麼樣五子哭墓的音樂才剛剛好合乎你們家的身分地位……」就是幫你們打點你們家的這些禮 法上的問題,像是你們家結婚啦、死了人啦,就有儒家的人來幫忙,當場地布置師,然後幫忙完後,人家覺得有你幫忙很不錯,就付紅包給你;所以儒家在那個時代 是服務業。

所以儒家為了在那個時代生存,就必須討好那些業者、討好他的金主。各位知道第四台賣鍋子都怎麼賣?「我們這鍋子多好……多 好……」;「我們這清潔劑多好……多好……」;「傑克這個真是太神奇了!這個牙刷可以拿來刷車子啊!」對不對?就是要這樣子講。孔子就是春秋時代的第一個 第四台,於是就要擺出那個教壇,有人在那邊讀書,然後他在台上鼓琴,這樣子漁夫從那邊經過才會說:「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然後呢,漁夫說孔子除了上面講的八個毛病之外,還有「四患」:

他 說「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叨」就是很多事、很囉嗦、很貪心。他就在講說:「孔子先生,你要改變這個禮樂,真的是為了人民好嗎?」這 就好比說,兒子見到爸爸說「嗨!」,或者說「父親大人!」;這兩種情況,其實對於兒子跟父親的情感沒有太大的影響對不對?就像你見到媽媽說:「媽,我餓 了。」跟見到媽媽說:「母親大人,我可以吃飯了嗎?」其實跟你和媽媽的情感沒有太大的關係──兩邊都是要飯。

甚至父母親對兒女也是一樣, 小孩說餓了,爸媽說:「餓了,飯在那邊,吃啊。」或者小孩說餓了,媽媽就跑過去說:「兒子啊,來來媽媽幫你做了這個東西,你吃吃看好不好吃啊?有沒有覺得 媽媽很愛你啊?」其實結果差不多你知道嗎?不管你用那一種態度給你小孩吃飯,其實小孩子對你的愛是差不多的,當過媽媽的都相信對不對?粗生粗養跟嬌生慣養 其實結果都差不多。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叫人家父慈子孝?所以漁夫就跟孔子說:「你故意寫一本生活倫理課本,教大家兒子見到父母要多麼乖,父母見到兒女要多麼慈,然後大家走路不要靠右邊走,要靠左邊走比較好什麼的,那到底是為了讓人家家庭更幸福?還是為了讓你變成有名的教育家?」

於 是漁夫又說:「你這個人很壞。」為什麼很壞?因為如果你說:「我今天要發明一個新的理論,從此全國都要靠左走!」那所有的路標都要重新改掉、紅綠燈都要重 新裝、汽車的車門都要換邊、駕駛座要換,使得全國都忙碌不堪,就為了你要當「好人」!?誰會理你呢?──有些事情就是輪不到你來管。

舉個 現代的例子,就像日本分成關西地方跟關東地方,這兩個區域用的電壓是不一樣的,因為關東的第一個電廠,是美國人來造廠,關西的第一個電廠是德國人來造廠, 美國廠跟德國廠一開始規格就不一樣;可是那時候日本空間很大,所以在這邊造第一個發電廠、這邊造第二個發電廠,在發電廠隔壁再建一個發電廠,然級慢慢蔓延 過來,最後終於兩邊碰到,發現電壓不合,但是來不及了,所以到現在都還是維持原狀,已經改不了了。

舉這個例子只是說,連日本這麼龜毛的國家,他要統一兩邊電壓其實都做不到。像日本他們的電車,都是不同公司生產的,因為每一家電車都不同規格,所以通不到一起,於是車道間鑽來鑽去,把地下挖得像螞蟻窩一樣。所以很多事情不是說你想要統一就可以統一、你想要改就可以改的。

所以漁夫就說你要做這麼多事情,目的是因為你「挂功名」,就是你要靠這個來謀取你個人的名聲。任何人仔細想想,都會覺得這是孔子個人的表現慾居多,不見得是真正的對人類的愛。

接 著他說「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專知擅事」,看人家不會,然後自己會,就要管。然後「侵人自用,謂之貪」;就是這個人他實在搞不清那一塊地方是 屬於他的,他總是覺得「任何人的事情他都可以管」。那各位有沒有覺得:如果一個人覺得任何人的事情都可以管,其實也就是在說「任何人都該聽他的」?這不是 一種很可怕的佔有心嗎?

武俠小說裡有一種人叫做俠客,遇到被壞人欺負的可憐人,可以幫他把那個壞人殺掉。這做得好叫做「俠客」;那如果做得不好呢?叫做「雞婆」。但是我們中國人都知道,俠客從來都不是故意要去管人的,如果故意去管人的俠客就變成黑道老大。

「俠」 這個字就是一個大大的人,中間再夾兩個人,旁邊還背一個人;他一個人管很多人的叫大俠。我們古時候聽到大俠都會覺得是好人對吧?那是因為遇到這個事情,他 覺得可以盡力就管一下,那如果不是他能夠盡力、不是他能管的,他就運起輕功飛走了,所以我們才會說這人是大俠。如果看到這人也要管,看到那人也要管,然後 叫這人去管那個人,叫那人去管那個,最後就形成黑道;所以大俠跟黑道只是一線之差。而孔子就屬於黑道的那一種,因為他什麼都要管,大俠可不是什麼都要管 的,隨時能夠抽身的才叫大俠,什麼都非管不可的就叫黑道

漁夫說你認為你想做大俠,就天下事自有公道人人管得,可是當什麼事你都覺得有資格管的時候,就代表你相信什麼人都歸你管,這不是很霸道嗎?你不是國王,可是你心裡面的感覺是你是國王,這樣難道不是一種很大的嗎?你明明是一個老百姓,可是你卻認為你可以管的比國王還要多;這樣子是一個不健康的心。

然 後他說「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很」。這個「很」就等於我們說這個「狠」。他說孔子這個人喔,因為是至聖先師、是有招牌的人,所以如果有人提孔子的缺 點,他很可能就會覺得說:「我有七十二個弟子在看我,我能夠表現出我的弱點嗎?」當然不行啊,一定要吵到底,所以有人講他缺點,他一定說:「喔其實……」

像 我們這裡的學生包括我,如果被人家講到缺點,就會回說:「我沒有!我沒有!我那有!……」吵一吵、罵一罵就算了。其實這些還叫可愛;你知道那些大師級的 人,被人家講缺點有多可怕,他就這樣子:「哎,其實那個人,完全不了解我的用心是多麼地善良!我同情他。」然後如果有人再多勸他一句,他就會覺得:「這些 事情我都有想過,你不用再講了!」

所以那老漁翁就說你這樣的態度非常「狠」,你覺得天下事人人管得,什麼事都歸你管;那人家也覺得天下事 人人管得,他看到你有不對來講你,人家好心來勸你,這有什麼不對?這不是一樣嗎?但是孔子就是那一副跩跩的樣子,越勸他越覺得說我沒有錯、我沒有錯。如果 只有一個人勸他的話,他還覺得說你不懂我,我同情你;如果一群人勸他會怎麼樣呢?他就會開一場法會,跟弟子講:「各位同學,最近我遭到一個很大的輿論誤 解,其實這件事情是怎麼樣……怎麼樣…………所以你們要知道喔:我沒有錯。」

所以越勸越厲害,越勸越堅持,這不就是一個人很兇狠的特徵嗎?──有一種莫名的堅持,越有人反對他越要堅持。其實這東西也不只是孔子喔,我們現在哪個政治家不是這樣?

然 後漁夫還說「人同於己則可,不同於己,雖善不善,謂之矜」。他說孔子這個人啊,人家完全對你很崇拜、很相信你的話那也就罷了;如果有一個人在你身邊,可是 他跟你講說『其實我的論點跟你不一樣,怎麼樣……怎麼樣……』,那從此以後孔子對這個人頂多勉強把他當成朋友,可是心裡頭的真心話再也不會跟這個人講,從 此就保持距離了。

就是說只要一個人的想法、觀點跟我不一樣,我就把他當敵人,然後暗中提防他;這個「矜」我們可以說小心翼翼,也可以說這個人其實城府很深,就是會把自己包得很緊,很怕靠近的人會傷到他。

最後漁夫對孔子說:「這都是你心裡頭的毛病,這十二種不對的事情,你要強迫自己完全不要再犯到,這樣子我才有辦法教你,否則的話你根本就糾纏在這些事情裡面,不可能聽得懂我在說什麼。」

我教這一段不是說我要反儒家,我教這一段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我們人生常會面臨這樣的事情:我們常常會做一些不是我們真心要做的事情,只為了別的目的;而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的行為上真的會出現漁父說的這些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孔子所面臨的困境。

接著:

孔 子愀然而歎,再拜而起曰:「丘再逐於魯,削迹於衛,伐樹於宋,圍於陳蔡。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客淒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迹 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審仁義之閒,察同異之際, 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於不免矣。謹修而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這裡其實講到好幾個非常重要、又非常難的主題,我先把它整個綱要跟你們講一下,然後我們再開始細講。

所謂的綱要就是說,我們一般所謂的「真心」,跟莊子說的「真心」是不一樣的東西。我們一般說的「真心」例如:「我雖然送他禮物,可是我其實很討厭他」,這個「討厭他」才是我的真心。

但是莊子說的「真心」,是另外一個領域的真心。

他舉例說:如果你是真心愛你的父母,那你跟你的父母一起相處時,你的父母一定會覺得很快樂;或者你在他面前只是看著電視,或者只是一起吃吃飯、隨便閒聊一下,可是你的父母會真的覺得跟這個小孩相處滿快樂的,這叫真心愛父母的小孩。

可 是有一種小孩呢,他可能每個月都奉養父母很多錢,然後去幫父母做很多事情,可是父母跟這個小孩相處的時候並不快樂,各位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就像有些 父母,小孩子給錢他就覺得:「你都不陪我……怎麼樣……」就是有很多很多的事情總體加在一起,雖然這個小孩子覺得他為父母付出一切,可是父母還是不快樂。

也有很多父母對小孩子說:「我真的很愛你,所以要把你……怎麼樣……怎麼樣……」要小孩學這學那的,可是那小孩子一點都不覺得父母愛他,覺得很不快樂,然後父母說:「我真心希望你是一個快樂的小孩。」那些小孩就說:「可是我一點都不快樂啊。」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那莊子認為,如果你真心要做一件事情的話,一定會有一個能量,這個能量如果是「真」,是屬於心裡面真正的能量的話,一定會產生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就是「你真心要讓他快樂,那你就會使他快樂。」這叫做真。

那如果你一直說我真心要讓他快樂,可是那個人被你搞得很不快樂的話,代表你的能量不是真心要他快樂,而是什麼?

是:你「怕」他不快樂

凡是你怕的東西,用「怕」為基礎去動這個能量的時候,就會有相反的結果出來。就像怕失敗的人就很容易失敗;我們常說騎腳踏車,那邊有一個石頭,你完全不覺得那石頭怎麼樣,你就騎過去也不會撞到它;可是如果你很緊張,覺得:「我千萬不要撞那石頭,千萬不要撞到,不要撞到……」那通常會撞到──越怕就越會發生。

所以我們一般人說的「真心」還要分成兩種:他是基於「愛」、還是基於「怕」。如果是基於怕的真心,你再真心也沒有用,就像有一種人他會說:「我要愛人!」可是如果你仔細去探詢他,就會發現:他是他如果不愛人,人家就會覺得他不好,就會不愛他,所以他是怕沒人愛。

這 種「怕沒人愛」的人,拼命去扮演一個好人的角色時,他對人家付出的愛也很多喔,絕不是怕沒人愛的人就不會去愛別人;可是他付出了很多之後,我們往往發現他 怎麼樣?他受害慘重。因為他不斷在為別人付出,可是沒有人珍惜他,沒有人回報他,也沒有人覺得他怎麼樣,他就變成一個好像被淘空的人,每天都在幫別人,可 是沒有人幫他,最後他果然會體驗到「他沒有人愛」。

所以如果真心的來源是「怕」的話,那這個來自於怕的真心,就是莊子說的「假心」;也就是說,所謂的真心都還要因為是正確的能量,然後一定有正確的結果,才叫做真心。

莊子他曾經在別的篇章舉一個例子──〈駢拇〉:臧與穀,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遊。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

那 個例子是這樣說的:有兩個放牛的小童去放牛,然後把牛放丟了;問這一家的小孩:「欸,你為什麼把牛搞丟了?」他說:「我去打麻將了。」然後另外一家小孩 說:「喔,我在樹下,為了將來事業,我拼命在讀書做功課,所以把牛搞丟了。」那不管你讀書做功課也好,打麻將也好,結論來講,就是你沒有把放牛當一回事, 所以你的真心就是你沒有做好放牛這件事。那要說你讀書寫功課比較偉大嗎?就「沒有放好牛」這件事來講,沒什麼差別,你們都沒有好好放牛。

所以孔子的行為就是沒有好好放那頭牛;可是他的理由特別多:「我是因為要國王行仁政……」、「我是因為要社會善良……」、「我是因為大家要變成好人……」──「所以我才沒有好好放那頭牛。」

我們把真的讓人幸福起來、快樂起來,這件事情叫做「好好放那頭牛」;孔子的所做所為都沒有讓任何人快樂或者幸福,可是他總是會告訴你,我沒有放好那頭牛,是因為我是出於好意,我在用功讀書,怎麼樣……;他理由特別多。

通常遇到有人犯錯都希望他能承認錯誤;「你沒有放好牛,那下次小心點,不要再犯了。」「好,那我下次會注意放牛。」這樣就好了,不用那麼理直氣壯;我是因為用功讀書,所以什麼什麼……搞了半天,你把牛放丟,還挺偉大的咧?

其 實孔子的這麼一堆囉哩八嗦,也就是我們人常在保護自己的缺點時,用的囉哩八嗦。我們都希望找到一些「偉大的動機」,讓人家不要覺得我們做錯事,可是錯了就 是錯了,你動機再偉大也沒有用,這樣能明白嗎?你不如大剌剌地說:「老子就是不愛唸書,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不然怎麼樣?」這樣父母也覺得你這人爽快對不 對?媽媽叫小孩子唸書,小孩子就說不要,這多簡單。

就像家裡的外婆跟我講:「孫啊,你這樣子不行,你要早睡啊。」「我就是不要。」她就 說:「要多吃水果啊。」「不要!」最後我外婆出殺手鐧了:「你要不要多聽外婆的話?」我說:「不~要!」這樣子其實傷害性最少,因為我沒有耍她,我直接跟 你講我不要聽話,那從此以後事情就沒有什麼好囉嗦了嘛。

若每次都騙父母說我要聽你的話,父母才以為你要聽話,每天叫你這樣子做、那樣子做,你又不聽,最後變成在欺騙人家感情;一開始就說白了我不要聽,不是比較簡單嗎?省得欺騙人家感情嘛!父母每次都以為你會聽話,然後發現被你背叛,那更傷啊。

所以呢,怎麼樣叫「真」這件事情,就變成這個篇章在討論的重大議題。

我們回到本文:裡面寫「孔子愀然而歎」;這個「愀」其實是愁苦的愁、憂愁的愁,心寫在旁邊或者下面都一樣。

一般人如果被人家這樣講,照理說就會惱羞成怒、會罵髒話說:「我做事你管什麼?」可是孔子不是喔,孔子他覺得很愁苦,就對這個老漁夫拜了一拜,接著開始耍自憐;這整個篇章幾乎就在告訴你說:「人可以怎麼樣演戲」。

孔 子滿臉悲傷,然後開始跟漁夫哀求,說他已經兩次被魯國驅逐出境了,然後又一次被魏國驅逐出境,接著又在宋國被伐樹,「伐樹」是一個什麼事件我不太清楚;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 何!”)然後呢「圍於陳蔡」,在陳國跟蔡國之間被流氓圍在一起;經歷過這種種險境。(《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 子在陳蔡之閑,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 也,來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於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 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他說:「我人生真是充滿了悲劇、充滿了災難,可是我不知道我錯在那裡。」

你知道被罵了,照理說你就認錯;或者回罵說:「我才沒有錯!」對不對?可是他竟然說:「我這麼可憐,可是我不知道我錯在那裡。」

「離此四謗者何也?」這個「四謗」是說我在魯國被趕走兩次,在衛國被趕走一次,然後在宋國被怎麼樣一次,在陳蔡間又被怎麼樣;這四次都是我人生中的大污辱,他說:「我要怎麼樣才能離開這種侮辱呢?我好可憐喔。」

話鋒一轉,開始在賣弄可憐了。喔,老天爺啊,一個六十九歲的男人可以這麼扭曲;但是你知道嗎,這種人真的有喔,就是當你指責他的缺點,他一開始是不認錯、不認錯、不認錯,等你指責到他無法不認錯的時候,他就開始跟你講他很可憐,這種人你遇到過吧,對不對?

就 是開始耍自憐,或是用哭來解決事情,這其實比嬰兒不如,他這是經過高度的鍛鍊,這是一種人「扭曲之後的求生技能」。然後呢各位知道嗎,孔子他這個招術從前 一定是百發百中,每次用都有效、人家都會吃他這一套,所以孔子這次被罵了之後就出招了:「啊,我實在是太不幸了,我該怎麼辦?你該幫幫我。」這樣一般人會 覺得說:「喔這個人有心要改啊,我要幫幫他……」對不對?

可是這個老漁翁也不是省油的燈喔,他看到孔子這樣耍起來,他真的快要受不了了, 所以這個老漁翁就「淒然變容」。老漁翁看到孔子變成這個德性的時候,他整個臉色變得非常難看,他覺得看到一種很噁心、很不對勁的東西,可是這個人已經扭曲 成這樣,他不知道該怎麼教了;所以老漁翁覺得:「糟糕,那時候他追過來我就應該逃走了,搞到現在已經到了糾纏不清的狀態了,接下來要怎麼對付這個怪傢伙, 真是傷腦筋!」

所以他就說:「甚矣子之難悟也!」就是說「你這個人要聽懂我講的東西太難了,已經不可能了,請你不要再來糾纏,我已經拿你沒辦法了。」

接著他說:「人有畏影惡迹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迹,愚亦甚矣!」

有人怕自己的影子、討厭自己的腳印,然後拼命狂奔,可是越狂奔腳印就越多;走得越快,影子就追得你越快,他以為自己跑得還不夠快,更加拼命跑,最後終於把自己給累死。他就說:「難道你不知道你只要坐在樹蔭底下就沒有影子了,只要在那邊休息就沒有腳印了嗎,你笨死了。」

這段話很難,這個地方就講到「罔兩問景」的世界了。就是說人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這種人之後,自然就可以決定「我要不要做這樣的自己」。

每個人都說人生是自己創造的,可是其實沒有多少人真的在創造自己的人生,都順著情況發展就這樣繼續下去,很少人真的把人生當做自己的創造物。

如果孔子真的能夠安安穩穩地、承認他是老漁夫說的這種人,那他就能夠做出新的選擇,這新的選擇就可以帶給他新的人生機會。可是他不是,孔子被人講了缺點以後,更加地賣弄可憐,然後說:「我沒有錯,我都不知道我錯在那裡,你教教我。」這老漁翁說:「我剛不是教完了嗎?」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漁父就發現:這個人他有一堆問題,但是他不好好面對自己裡面的問題,相反地他不斷在外面世界做一大堆有的沒的,來讓人家不要看到他的問題。

這老漁父跟他說「你有這些毛病」,孔子不但沒有去面對自己的毛病,反而他說出一堆:「我其實知道你的好意啊,可是我不知道哪裡錯啊……」怎麼樣……怎麼樣……;為了要逃避他的毛病做了更多的掙扎,當人變成這樣子的時候,你覺得他能夠被幫助嗎?

人家為了你的心好,告訴你「四患八疵」,跟你講你的缺點;結果你大叫:「我要離開『四謗』!我不要我的人生有這四樣很丟面子的事情。」──結果就是,老漁夫愛的是「」,孔子在意的是「面子」,終就是雞同鴨講。

所以漁夫就說:「你呀,也太笨了。」「子審仁義之閒,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於不免矣」。

他 說你這個人喔,其實很精;仁義是怎麼樣、要怎麼行動你都很清楚;什麼東西跟你同一國,什麼東西跟你不同一國,你也很清楚;什麼人有動作,什麼人沒有動作, 你也在那邊像貓一樣仔細地觀察,像打獵的動物一樣。「適受與之度」:就例如見到媽媽要說:「媽媽好~」見到老師要說:「老師好~」這你都會。「理好惡之 情」:什麼人不知道你,你不要生氣,這情緒的控制,你也都知道。

「好惡之情」、「喜怒之節」怎麼調理,什麼人不要太怎麼樣,什麼心要怎麼修養,這沒有一樣東西你不會,結果你人生一點都不幸福,那你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如果孔子真的什麼都不會那還簡單一點對不對?問題是,他什麼都會啊!但是人生還這麼不幸福。

「謹 修而身,慎守其真」。所以老漁翁就說:「拜託你啊,就做到一件事好不好?就好好地謹慎地去修你的身;把你剩下來的人生目標只抓一件事就好──『你的幸福』 就是你最重要的事情,好好讓自己活得幸福一點,你孔丘能不能做到?對你來講,最重要的事就是你個人的幸福,為什麼一定要認為全世界都好起來是最重要的,然 後你自己活得那麼不幸?」

根本上來講,其實老漁翁在講一件事情,我在從前告訴各位說,儒家是一個「不幸的人倫環境」的產物,什麼叫不幸的 人倫環境?就是儒家那種人一定是爸爸很兇、媽媽很壞,於是這個人從小就覺得說:「天啊!媽媽每天打爸爸,爸爸每天打媽媽,怎麼這樣子?」覺得受不了了;因 為他很討厭、很怕這些壞情況,所以他長大以後,就拼命告訴人家說:「人不可打架、人不可以暴力、人一定要怎麼樣……!」

就是因為受過創傷,基於那個創傷,所以拼命改造世界,希望能夠改造出一個人跟人永遠都不會打架的世界,這樣我家才太平──儒家在根基上有這個「『怕』當做根源」的問題,所以孔子拼命地大聲疾呼:「行仁政、行德政、大家要做好人吶!」

那老子聽到了,就說什麼?

「你家是有小孩被綁架了是吧?」

如果人真的是如你所說的,是向善的、喜歡幸福的,那你應該不用花什麼力氣,人也會找到他的幸福;你這樣子大聲疾呼,就代表你認為「人根本是不會向善」的,所以才要這麼用力。「若擊鼓而求亡子焉」(《莊子‧天道》)就是形容好像在打著鼓呼喊:「我們家小孩不見了,警察救命啊,救人喔!」──勸人向善變成一種哀嚎?

孔子就是把勸人向善變成一種哀嚎,這就代表他勸人向善的理由是因為他很不幸福,所以才說「你們一定要做好人,不然不會幸福。」──這是以「怕」作為動力的,是一種悲觀的掙扎。

《莊子》裡還有寫一個「厲人生子」(《莊子‧天地》)的故事:「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

我們從前〈齊物論〉教過「厲與西施」,這個「厲」就是醜八怪的意思。他說醜八怪生孩子,半夜趕快點起燈來抱著孩子看,生怕她的小孩子也長得醜,怕遺傳到自己的不良基因!

所 以莊子一直提到這個「心」,是因為莊子認為世界上很多人叫人家要好、叫人家要幸福,其實都是「怕」人家不幸而已。就像父母叫小孩要這樣要那樣,其實是怕小 孩作奸犯科,警察到家裡面來很討厭,到底小孩子快樂他會高興嗎?其實不見得會,小孩子真的快樂,往往父母都會嫉妒;所以他只是「怕」小孩子惹禍上身而已, 這樣子的情況是存在的。

因為是基於這些怕的理由而產生的愛,所以這老漁夫就跟孔子講說:「你可不可以,就好好地相信一件事,你要的東西是幸福對不對?那你就給我好好地幸福,再也不要管別人。」

他 說「還以物與人」;就是把這些東西都還給別人,他家的道德由他家管,這個國家的政治給那個國家的國王管,你什麼都不要管,你只要管你自己幸不幸福就好了; 你自己現在一點幸福都沒有,然後說我要讓全世界都幸福起來,你算什麼東西啊?你本人都不知道什麼叫幸福,憑什麼認為你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幸福?就好比你自 己都沒有錢,卻認為自己可以餵飽全世界的人,這什麼觀點?

他在罵孔子一件事:孔子這個人很假,一輩子都不知道什麼東西叫做幸福,可是他一直在跟全世界說:「我可以讓你們幸福!」所以漁夫就從罵他的做事方法,一直罵到說孔子這個人很假。

那現在有很多父母都很假對不對?父母過得一點都不幸福,然後每天告訴小孩子:「你照我這樣做就會幸福了。」就跟孔子一樣假,大家都以為自己可以讓別人幸福,可是沒人有能力讓自己幸福;連自己都沒有辦法幸福的人,如何能讓別人幸福呢?

所以漁夫就說你一定要抓住你內心的這個「」、要「誠實」;而孔子眼淚還沒有乾,就又很愁苦地問了一個很勁爆的問題──「那什麼叫做真?」

哇~這個問題太勁爆了,問「什麼叫做真」的人怎麼可以當老師?什麼是真都不曉得──他已經擺爛到極點了,人家說什麼,他就說:「我聽不懂、我不知道、怎麼辦?」人家說你要真,他就說:「那什麼叫做真?」

一個至聖先師已經擺爛到這個地歩;他要教人家的時候他什麼都懂,人家要教他的時候他什麼都聽不懂,這就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的做法。

這樣子講很殘酷喔!我們不一定要把這個當做真正的孔子,但是莊子那個時代裡,他們認識的孔子大概就是這種人,而我們現在中國人都受這個人的教誨、叫他「至聖先師」,好像有一點危險喔!

那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講。

兒童莊子班內容(謄稿草稿)(十九)漁父(1)

齊物論之後,先教了漁父篇,才教養生主。

今天我們要上〈漁父〉篇。(現在是一般唸「ㄩˊ ㄈㄨˇ」篇)

我們來看一下內容:

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
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髮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
曲 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客問其族。子路對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 應,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問曰:「有土之君與?」子 貢曰:「非也。」「侯王之佐與?」子貢曰:「非也。」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

子 貢還,報孔子。 孔子推琴而起曰:「其聖人與!」乃下求之,至於澤畔,方將杖拏而引其船,顧見孔子,還鄉而立。 孔子反走,再拜而進。 客曰:「子將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於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學也!」孔子再拜 而起曰:「丘少而好學,以至於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這一篇歷來有些爭議,雖然司馬遷《史記》裡有寫到它,不過很多人都說不是莊子本人寫的,因為這一篇的文筆很「漫畫」,感覺上跟內七篇有點不一樣;但我覺得這裡面講的道理很精彩,可以為〈齊物論〉中「罔兩問景」的議題再做一個參考。

他說「孔子遊乎緇帷之林」,「緇帷」是什麼地方我們就不要考據了,總而言之就是某某樹林。然後「休坐乎杏壇之上」;「杏壇」就姑且當作孔子的講台。

大 家可以想像古時候至聖先師,到一個樹林休息,那邊有個像升旗台之類的台子,他一個人坐在台上,弟子們散在各處開始讀書,接著孔子就在那邊彈琴、唱歌。這感 覺就像牧羊人放羊,羊在吃草,牧羊人在旁邊悠哉地吹笛子;各位是不是覺得其實孔子教書還滿有派頭的呀?看起來好像一副很偉大的樣子,走到那都很有架勢。

而 這樹林旁有條河,孔子彈到一半的時候,有個「路人甲」划船經過了──這事情其實滿好玩的,我們有時候身在一個學門裡,譬如孔子的弟子,當然都會覺得孔子很 厲害;可是他們這些作為,若剛好有個不知道狀況的路人經過看到,他就會覺得很詭異──怎麼有一個老頭子在那邊彈琴,所有學生都坐在地上讀書,看起來不知道 在搞什麼宗教集會喔!

於是這位路人漁夫就將船泊岸,從船上走下來,他的鬍子跟眉毛都白了,並且「被髮揄袂」;古時候的人都會把頭髮綁起 來,而他卻不綁,讓頭髮散在那邊。「揄袂」就是拖著他的衣袂,也許他的衣服不是很合身,所以衣服褲子拖在地上走;也有人說「揄」是拉一下,把袖子捲一捲, 總而言之就是看起來破破的。

然後「行原以上,距陸而止」;通常河岸邊都會長一些草,另外還有一塊區域是河水漲退會淹到的地方,這個溼泥巴地我們就叫它「原」,而真正長著草的才叫做「陸」。所以他走過來,走到快要到陸地的地方,就停在那裡。

接著他「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這老漁夫還滿帥的,蹲在那邊左手按著膝蓋,右手托著臉頰,在看說:「你在搞什麼東西啊?」就在那邊看著玩。

等到孔子彈琴彈完了呢,這老漁夫就招呼子貢跟子路過來,指著台上那個剛剛彈琴的老頭問說:「那個人是做什麼的?」

結果子路回了一句非常白痴的話,他說:「魯之君子也。」──「我們老師,他是做『好人』的。」喔,非常白爛的回答。

這老漁夫想:「做『好人』是什麼工作啊?是某某產業的小開還是什麼嗎?」於是又問:「那他是什麼家族的?」古時候如果是大家族,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領土,所以老漁夫想知道他是哪一家的人;結果子路就說:「他是孔家的人。」

這漁夫就再問啦:「孔家的人,是管那裡的啊?」

我們知道,子路在孔子的學生裡是比較笨的一個嘛,所以一聽「孔家管那裡的?」就呆住了,他想:「天啊,我現在才想起來,我不知道我們老師家是幹嘛的。」──現在才發現我們的老師是來路不明、不務正業的,所以他就呆住了,不知道要說什麼。

一 旁的子貢聰明多了,像是一個商人,比較會做生意,所以他就開始幫他的老師做宣傳。他其實講的內容還是一樣,就是「孔家什麼正事都不幹,就是做好人而已」, 但是他把這個「做好人」三個字再講成一大串;子貢說:「孔家啊,是『性服忠信,身行仁義』。」孔家的人他們個性、他們的作為都是依循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然後「飾禮樂」,就是幫社會整理禮法跟音樂;「選人倫」,就是分辨那一種道德對人比較好,譬如說我們告訴小孩子應該要愛國,愛國比孝順父母還要重要之類的,就是把這個道德列出順位。

接著「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就是說我們孔家的人,做的事情就是對上的話,國王會得到很大的好處;對下的話,人民會得到很大的好處。這個「齊民」就是一般的人民,那「齊」就是切齊,一般一樣、平均值的人民。

最後「將以利天下。」這個「將以利天下」我覺得講得非常的「心虛」,又有些惡毒,就是「你再等一百年就知道了,我們『以後』會對社會有貢獻的!」,不是「現在」喔,現在還在那邊彈琴,不知道幹嘛,但是我們以後就偉大了,所以你走著瞧,將來就知道我們厲害了。

這就是「孔氏之所治。」我們老師的工作、跟他所管的企業就是這樣子。總而言之就是在野黨的意思啦,沒有人叫他們這麼做,是他們自己組成道德推廣同好會,也就是說做好人同好會發起人就是當年的孔子喔。

接著這個老漁夫就問:「有土之君與?」他是一個有國土要他管的國王嗎?

子貢說:「不是。」

漁夫再問:「侯王之佐與?」那他是一個輔佐國王的大臣嗎?

子貢也說:「不是。」

其實這老頭子問這個話很有意思喔,不知道各位聽不聽得出來?

就 是如果你賣的東西真的對人有好處,為什麼沒有人買?這件事情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這種減肥藥吃了以後,人人都又苗條又漂亮,一定賣得很好對不對?但孔子賣 的東西,講的非常好,為什麼那個時代沒有人買它?到底人家在討厭孔子那一點?這些問題是我們到今天為止,沒有很仔細探討的。

接著漁夫就笑著走回去,一面走一面說:「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他說:「嘿,這個人是好人,好人是沒有錯啦,但是『恐不免其身』……。」這個「不免其身」的意思就是說,他的身體很難免於一些不快樂、不高興的事情。

我們從前有講到說莊子心目中,認為人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自己心靈的快樂對不對?外面的事情相對而言,比較沒有那麼重要。所以老漁夫就說,或許你們可以稱他為一個好人,可是他的人生可能不是真正快樂的人生

於是他說孔子會「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就是說孔子永遠都在努力、辛苦,可是會危害自己的「真」,這個「真」是什麼東西是這一章要討論的主題,所以現在我們不能講得很清楚,但是一般在道家的論點來講,這句話可以把「真」當做這個人的生命力跟元氣,或是靈魂的自己。

雖然孔子那麼辛苦,可是最後只會讓自己的能量、心境受到損傷。所以他感嘆:「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就是說:「可憐呀、可憐呀。這個人跟道啊,實在是分的太遠了!」如果我們人要尋求的「道」是這條路的話,孔子已經走到不知道那一條岔路上面去了。

你看這漁翁也不是有超級辯論大法;孔子的學生說他是好人,漁翁就說:「對啦,好人啦,好人啦,只不過是一個很慘的好人。」然後就走了。

子貢回去之後,就跟孔子囉嗦了:「有一個神經病來我們這邊鬧場,然後講了一堆不三不四的話……」孔子聽了之後就把他的琴推開,然後站起來說:「這個人,是個聖人啊!」

於是孔子就衝下去追他,到了河邊之後,「方將杖拏而引其船」。就是說當時漁夫正把他撐船的棍子拿起來,準備要走了。然後孔子就追著那個船說:「啊~不要走啊~老兄~」

這 個畫面如果你們把它拍下來,就會覺得非常地有趣──本來有一位至聖先師,坐在一群學生旁的高台上彈琴,這時有一個划船經過的老兄,找了其中兩位學生講一講 話,那學生就跑回來跟他講說:「老師那個人說你什麼什麼的……」那老師聽了驚呼:「那是聖人吶!」接著開始狂奔,往那船追過去;那漁夫本來準備要開船走 了,忽然聽到後面有人高呼:「先生~不要走呀!」嚇的那漁夫回頭一看:

他「顧見孔子,還鄉而立。」漁夫聽到後面有人這樣哀嚎地追過來,於是就回過身來看著孔子,意思是說:「你是要幹啥?」這時孔子忽然發現,自己這樣子實在是太冒昧、太失態了,所以「孔子反走,再拜而進」。「反」就是掉頭,然後「走」在那個時代就是跑步的意思。

也就是孔子本來趴啦趴啦往前衝,已經快撲上船了,這時漁夫回頭一瞪,孔子就掉頭叭啦叭啦往後跑,維持一個安全距離,他怕把人家嚇到,然後才回頭說:「啊,老先生你好。」再這樣子慢慢走過去。

這整個充滿了感人肺腑的情節跟禮貌。這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是那個時代的儒家,可能就是給人家這種感覺,一舉一動都要非常合乎規矩,所以有一些誇張的畫面。

然後孔子就再拜一拜,充滿了崇拜的眼光;那漁夫就說:「子將何求?」就是說「你要什麼?」

其實那個漁夫也滿好玩的,他沒有說:「你好。」也沒有說:「偉大的孔子,……」他第一句就「你要幹嘛?你要什麼?」好像把孔子當做是一個來搶劫的人。

孔 子就說:「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這個「曩者」就是剛剛的意思;「緒」是什麼呢?我們說什麼東西都有個頭緒,就像一條線,你拿到一個線頭叫「緒」。孔子說: 「先生啊,您剛剛講話起了一個頭,沒有講完。就是你只說了我是好人,接著就嘿嘿嘿地走掉了,那好人之後那個點點點是什麼,我很想聽,所以……可不可 以……」

然後「丘不肖,未知所謂」,就是「我孔丘實在是太駑鈍了,不知道您講的是什麼意思」,所以「竊待於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他說:「這樣子我要站在你的下風的地方,如果我有幸聽聞你打噴嚏、吐痰的聲音,就可以讓我得到成長。」

這漁夫就覺得好好笑,聽到這麼噁心的話,就說:「嘻!甚矣子之好學也!」;他說:「天啊,竟然有這麼好學的人喔。」聽到有人比他厲害,竟然要講出如此噁心的話,來讓對方教他。

孔子就對他再拜一拜,說:「我從小就是一個用功讀書的好學生,一直用功到今天,已經六十九歲了,還沒有聽到最高級的教導,所以我怎麼敢不虛心呢?」就是因為我學了那麼久了,都還沒有畢業,所以我當然要向你低頭囉。

然後這個漁夫就回了孔子一段話:

客 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 焉。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徵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能不勝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 有,爵祿不持,大夫之憂也;廷無忠臣,國家昏亂,工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後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諸侯暴亂,擅相攘 伐,以殘民人,禮樂不節,財用窮匱,人倫不飭,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 不泰多事乎!

這老漁夫說:「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人一定要有一些共通的話題才聊得起來;所以老漁夫的意思就是說:「本來我覺得我跟你不是同一國的人,可是感覺上你好像也是對『道』有興趣的人,所以呢,我們可能有一些溝通的機會。」

於是他要「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就請讓我來把我會的一些東西講解給你聽,看能不能對你起到參考、修正的作用。」

接下來這漁夫要講一個滿重要的話題,叫做「分位」;人與人之間這個「分位」如果不能處理得很好,是很傷腦筋的事情。

就 好比說一對夫妻結婚了,那照理說丈夫跟太太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要過,可是如果婆婆一直覺得他們很不會過生活,每天衝到他們家來說:「媳婦啊,我覺得你工作太 忙,不太會燒菜,我來幫你們燒……」或者怎麼樣,一直插手、一直插手,最後弄得媳婦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機會做好,這樣子其實對那個媳婦來講,是一件滿困擾 的事情。

其實對人來講,自己的事自己管是一個很健康的感覺,不要我的事變你的事,你的事又變他的事,這樣子會很混亂。

那 同樣地漁夫就說:「子之所以者,人事也。」──「你做的事情是『人事』。」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清官難斷家務事」?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歸那個人本人、或 者相關的單位管的。而他說管這些事的人呢,有天子、有諸候、有大夫、有平民;這四種人呢,他們各把各的事情管好,這個就是最好的政治了;如果這四種人都不 管自己的事,去管別人的事,那就亂得不得了了。

他認為人很糟糕的一件事是──「我的事情我不管,我還要去管人家的事;人家事情他也不管,他來管我的事。」這樣子就會互相去干擾對方;所以應該「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陵」就是欺凌的意思,就是去侵犯、壓霸對方。

所以,一個平民百姓他要煩惱什麼事呢?平民百姓的話要煩惱他的田種不出菜來、煩惱他的屋頂爛掉了、會不會穿不暖吃不飽、或者是交稅發生了一些問題、或者是妻妾不合、或者是長幼無序等等,像這一類的事情,是一個平民百姓需要去擔心的。

那 如果是一個當官的要煩惱什麼呢?如果能力不足以擔任這個官職,是一個問題;或者是我做的事情沒有辦好,這是一個問題;行為不清白、貪污,這又是一個問題; 我管理的手下全部都亂七八糟、偷懶,這樣不行;或者是「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功美不有」,就是功美「沒有」,就是一點都沒有做出來的成績。那「爵祿不 持」就是我領的這個薪水,我沒有好好對得起它;也可以說他沒有製造足夠的利潤來養活他這個單位之類的。這個是一個當官的人要煩惱的事情。

那 諸侯要煩惱什麼?當諸候的,就是小國王;他要煩惱朝廷中沒有忠臣、他的國家很亂;或是他的「工技不巧」,就這個國家的生產力很低落;或者是「貢職不美」, 國家裡人民的薪資都不高,他們工作機會不多,大家都失業;或者是「春秋後倫,不順天子」,這邊是指春秋時代,有一些諸候越來越不尊敬天子,所以他們就會怠 慢他們的倫常,譬如說從前規定好諸候每個月應該要給天子多少錢的,然後他們現在都不給了、懶得給了,或者說:「唉啊沒關係,下個月再給。」,他的倫常已經 開始怠慢了,叫「後倫」。

他說身為一個小國的國王呢,要擔心的是這些事情。譬如說陳總統,他能夠直接去抓那個區公所有人偷懶,多喝下午茶嗎?這沒辦法,必須是區公所那個單位的人自己管好才行,陳總統再想抓你也沒有辦法抓,對不對?因為他的「分位」不一樣,他能接觸到的領域不一樣。

那 這整個中國的帝王──周朝的天子,要擔心什麼呢?他說「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就是天氣不好,百姓容易生病這種事情歸天子管;當天氣不好、或百 姓流行瘟疫的時候,天子要到山上去向上天禱告,說:「都是我這個天子失德,所以百姓才會有災難。」就是跟上帝講話的事情歸給天子去做;「諸侯暴亂,擅相攘 伐,以殘民人」,就是諸候打來打去,傷害到人民;然後「禮樂不節,財用窮匱」,這個國家很沒有文化、或是整個國家都沒有錢;還有「人倫不飭,百姓淫亂」, 就是大家都沒有道德、做事情都亂七八糟的──這些是「天子有司之憂。」有司可能是管廟宇的、宗教領袖之類的;是這些人要煩惱的。

漁夫他講的這些內容呢,其實只是在強調一件事──管不了的就是管不了。陳總統沒有辦法直接干渉區公所的小職員在幹嘛、甚至馬市長在幹什麼,總統府跟臺北市政府在不同的地方,他打電話去問:「你們有沒有好好工作啊?」馬市長一邊打麻將一邊說:「有有有有有……」那你也沒辦法對不對?

所 以管不了就是管不了,即使我們認為家庭、區公所、市政府、總統府等等單位環環相扣,可是實際上還是管不了。你們有曾經因為家裡小孩生病,抱去區公所叫他管 的嗎?他不是人民的褓姆嗎?可是不太可能對不對?若有一天你媽跟你爸吵架,冷戰了三天,這件事情區公所管嗎?所以很多東西是管不了,即使國家的法律規定人 民歸區公所管,區公所歸馬市長管,馬市長歸陳總統管,還是管不了。

那連國家規定的單位都管不了了,現在有個孔子說:「我是好人,我來管。」人家會理你嗎?孔子在那個老漁夫的心中,有點像是一位街頭運動者,例如有一個人在街頭,在自己身上插滿羽毛,然後掛一個牌子跟大家講:「世界末日快到了。大家要做好人。」

他雖然是「很有愛心」沒有錯,可是他能管得了誰?你們在路上看到有人在那邊大聲疾呼說:「道德要淪喪了,我們要做好人!」那你們回家就會對你媽媽好一點嗎?

所以漁夫會以這個實際的狀況問孔子說:「你到底在幹什麼?」他說:「你現在『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就是你現在做這些事情,但你不是國王、不是大官,那你到底在幹嘛呢?你說你在整理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這不是太多事了嗎?

例 如我們國家有設立教育部,它可以決定我們國中國小要用什麼課本對不對?我們現在要用繁體字、我們現在要講普通話,這是當官的人可以決定的。然後有一個人叫 孔子,他在魯國的邊邊開了一個有七十二個好學生的補習班,然後他在那邊選擇說這條道德好、這個標準化好、這個音樂好,然後跟全世界說:「你們就是要用這一 套標準、你們就用這一套音樂。」有一點奇怪對不對?

沒有人花錢請他做這個事情,沒有人雇用他去當教育部長;而「沒有人雇用」這件事情呢,其實也是有問題的。

如 果我的東西推行出去,全國人民都會一心向善,全國產能增加,這不是諸候也要、天子也要嗎?於是漁夫就問孔子:「你說你的東西這麼好,可是為什麼你的商品永 遠都賣不出去呢?」如果你的商品真的那麼好,一定會有銷路才對,你提一個企畫案,人家會說:「這個好!我們國家因為你的這個禮樂、這個人倫可以得到很大的 利益。」所以會請你來當官對不對?照理說早該已經找到買主了,怎麼可能從你十五歲有志於學到六十九歲,都還找不到買主?

所以接下來老漁夫要講的就是他的商品有那些問題存在:

且 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謂之摠;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希意道言,謂之諂;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好言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 親,謂之賊;稱譽詐偽以敗惡人,謂之慝;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 此八疵者,外以亂人,內以傷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謂四患者: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見過不更,聞諫愈 甚,謂之很;人同於己則可,不同於己,雖善不善,謂之矜。 此四患也。 能去八疵,無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常 會聽到有些人說:「我根本就是很不喜歡說謊的。我是一個很誠實的人,只是在工作上不得不說謊。」這樣的人實際上是一個在騙人的人,但是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有 很多的無奈,我們本來認為自己的道德操守,它應該是一個原則,這是我們不可以背叛的東西。可是在大人的世界,往往原則歸原則,實際上做的又是另一套。

在小孩子的世界裡,我要玩就是我要玩,我要打電動就是我要打電動,我要吃麥當勞就是我要吃麥當勞,一切都是很單純的對不對?可是在大人的世界中,會出現一個扭曲的事情,就是我的目的是這裡,可是我的手段會把目的搞壞掉。

譬 如說我的目的是世界和平,那我從這一秒鐘開始,就應該要跟人和平相處對不對?這才代表我是一個愛和平的人;如果我為了達到世界和平的目的,於是我就說: 「喔,這個人行為很暴戾,我們把他抓起來殺掉。那個人行為很不乖,我們把他抓起來殺掉。」然後全世界殺掉了五分之四的人口之後,剩下的人你覺得:「嗯,很 和平了。」那你覺得這個人是很愛和平的人嗎?感覺上這個人好像很不愛和平對不對?──當你想要用一種「不合原則」的手段,去達成那個目的的時候,往往那個 手段都讓你的目的完全不存在了。

在一些比較好的管理學書籍裡面,都會教人要做一件事,叫做「以終為始」;就是說──如果你最後的那個目的是這樣子的話,你一開始就要這樣子。

像有些人他就是說什麼他存錢是為了他兒女好、甚至說存錢是為了做善事,然後就用很多貪污的手法、很多不合法的方法賺黑心錢,再把這錢捐給教堂什麼的,說他在做善事;那各位覺得他到底是一個做好事還是做壞事的人啊?

這 些手段跟目的的問題,其實是一個我覺得很難面對的事情;我覺得現代的人不太能夠接受「以終為始」。為什麼?因為現代人從小在家庭裡面,父母往往都會跟小孩 子「做生意」,例如「你要打電動是不是?要先寫完功課再打!」這樣做生意的結果,會造成一種心情,叫做「我要什麼東西,那個目的一定得付出『代價』。」 ──而那個代價往往是不相干的方向。

我如果要打電動玩具就得做功課;要吃糖就得當乖寶寶……所以變成我們很喜歡告訴人一件事:為了達成目的,你一定要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才是一個正常的手段。

譬 如說我的工作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不合邏輯的,人家都說你要工作,這樣才有錢過好日子對不對?我不是這麼想的,我覺得我在工作的那個當下就是好日子,因為我很 喜歡《莊子》,我非常喜歡教《莊子》,我很喜歡教中醫,我就覺得我在工作的時候就是好日子了,所以我是過著好日子的同時,還有人給我錢。

我 不太能夠相信人必須做不快樂的事情,來「交換」過好日子;但是平常跟在上班的朋友聊天,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在過苦日子來換好日子,就是做一個他不喜歡的工 作,然後每天看老闆臉色、弄得非常不高興,最後好不容易領到薪水了,就覺得:「喔~操到有薪水,不然的話這個月氣又白受了。」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要過好日子必須要付出很痛苦的代價。」所以就變成一個常態了──人們已經不太能夠相信自己直接就可以幸福了。

所以孔子其實是代表著大部份的人,就是「我如果不付出一些痛苦的代價,我是不能幸福的」。他有這樣的觀念存在,所以對他來講,如果他被很多企業捨棄,他就會覺得:「這是我應該付出的代價,人就是要奮鬥才有結果嘛。」那個奮鬥其實是非常可憐的掙扎,這是一個面向。

那另外一個面向,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看到他的朋友在河邊釣魚,就問:「你怎麼不去工作啊?」
釣魚的朋友說:「我為什麼要工作?」
他說:「工作之後就可以存很多錢啊。」
那朋友問:「存很多錢之後呢?」
他說:「錢存夠了到你老了的時候就很清閒啦。」
那朋友問:「很清閒然後呢?」
他說:「然後?然後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例如到河邊釣魚啊。」
那朋友就說:「我現在不就在釣魚嗎?」

我們常常這樣說:「你要怎麼樣……怎麼樣……才能過你想過的日子啊。」其實父母這樣教小孩是不對的,小孩子這一秒鐘就在過他想過的日子,對不對?

如 果人最後的目的是要過自己想過的日子,為什麼不這一秒鐘就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呢?因為我們都告訴人家「你不配」。就是說,如果有一個人他曾經付出代價,然後 他當了父母了,他看到他的小孩直接過小孩想過的日子,他會覺得嫉妒,真的會嫉妒、會覺得「為什麼我活得這樣不幸,你活得那麼逍遙啊」,看了就會很討厭,於 是就會開始阻止小孩子過他想過的日子。

這個事情可能你們不知道,其實父母是會嫉妒小孩的,只是我們中國人有些冠冕堂皇的論點,都會說「我 是為了他好」之類的,來把這個心情掩藏起來。因為我真的聽說過有一個媽媽,她是那個天生就有脊柱側彎,所以她的身材就變得很不好看,於是看她女兒穿漂亮衣 服就很生氣,有這樣的媽媽。
像日本的那個……做什麼援助交際的女生,跟什麼中年的叔叔、伯伯交往,然後拿錢對不對?那為什麼要做援助交際?就是因 為日本的媽媽,看到女兒會覺得很嫉妒,因為媽媽都守在家裡面,當家庭主婦,沒有經濟的自主權,爸爸薪水愛給你多少就給多少,每天省吃儉用,還要養了這個 家,可是這個女兒活得倒是挺逍遙,爸爸又很疼愛,會給女兒買玩具。然後就變成那個媽媽看那個女兒越來越討厭,每次只要女兒要什麼,媽媽就覺得:「我都已經 那麼不幸了,你還要幸福嗎?」開始和女兒搶利潤的分配,弄到女兒得不到媽媽的經濟面的支助,那女兒就覺得說「那家裡沒辦法有錢,那我只好到外面去找別人要 了」,她們叫那些買她們去一起的那個男人都叫做「爸爸」對不對?她們援交的事情,其實是跟他們的媽媽跟女兒的感情不好這件事情是有關係的,那這個是題外話 啦。

所以漁夫就跟孔子說:「你是犯到一些毛病,所以弄到每個人看到你都怕,可是你每次都覺得自己是出於好意、不承認你做的事情有毛病;所以,你永遠都看不到為什麼大家都討厭你。」

那「為什麼大家都討厭你」這件事情,我們下一堂課再講。

兒童莊子班內容(謄稿草稿)(十八)齊物論(12)補尾

(混蛋新浪網!又給我切尾巴!只好再起一篇了)

所以這個最後「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這個你們唸一下好了,我們把他結束: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他 就說啊,我們說我們人是主體對不對?我們自己覺得我們自己是主體,那我們看到的別的東西都是客體對不對?那客體這個字,在《莊子》裡面就叫做「物」,懂不 懂?「物」就是客體,就是我們認為的別人、別的東西叫做「物」,《莊子》是這樣定義的,(所以莊子是主)對,莊子是主,胡蝶是物。

可 是呢有一天莊子夢到自己變成胡蝶,就覺得自己哇好生動喔,我就是一隻胡蝶,然後「自喻適志與!」就是自己覺得自己實在是……哇,非常地暢心快意喔,然後呢 不知道自己是莊子,然後忽然睡覺醒來了,然後就「蘧蘧然周」,這個「蘧蘧」的「蘧」,通於這個「瞿」,寫成這樣子你就比較看得懂,這個「瞿」是什麼?這是 一個……這個隹(字的下方)就是一個鳥的意思,兩個大眼睛(字的上方),(它寫懼耶)沒關係啦,都可以啦,這個就是兩個大眼睛的鳥是什麼?貓頭鷹,你有沒 有看過貓頭鷹睜大眼睛是什麼樣子?(有)知道,就是莊子這樣子弄到自己變胡蝶飛飛飛,然後醒過來,然後就坐在床上面,就這樣瞪大眼睛,然後「我是誰?我在 那裡?」這樣子,像貓頭鷹一樣,所以就是說,搞了半天才說我是誰?我是莊子,喔喔喔,我是胡蝶……。所以這個時候他就覺得說:「欸,我真的搞不清楚,我是 莊子做夢變成胡蝶?還是胡蝶的作夢變成莊子?」他就說那莊子跟胡蝶不是應該是「則必有分矣」,不是應該是不一樣的東西嗎?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呢?他說這 種感覺叫做「物化」,就說莊子在這裡,胡蝶在這裡,可是你會覺得你同時是這兩個東西,這種感覺我覺得在很小的小孩應該會有吧,就像我記得我是四歲吧,四歲 的時候,今天有來陪我們上課的我的姑姑,她帶我去台北動物園,然後呢,我姑姑帶我去動物園之後呢,我姑姑就帶我去看那個猴子的島,就是有一個假山,上面有 很多猴子,然後我回家以後,然後我看那個猴子在看我,然後那天回家以後我就做了一個夢,夢到我是猴子做夢變成一個人,然後之後我醒過來以後,然後在那邊吃 我每天的美食喔,我在家裡面很被寵的,我爺爺奶奶這樣寵我,然後每天吃那個好吃的糖果餅乾的時候,我都在擔心我會不會是猴子做夢變成一個小孩子,然後有一 天我突然醒來,發現我是一隻猴子的話,不是每天就只能吃一些飼料,這些東西就吃不到了嗎?我這樣擔心,擔心了一個禮拜耶,然後一直活了一個禮拜才確定我果 然不是猴子做夢變成的人,這個夢永遠都不要醒,就是真的會有這種感覺,就是小孩子會有。

那 這個東西在講什麼呢?就是如果你真正練成〈齊物論〉的時候,你不會去逞強抵抗別人的觀點,你就會真正地除了知道你是你自己之外,你也會能夠完全了解對方的 觀點、對方的感受,也會去體諒對方是因為什麼樣的人生經驗、什麼樣的體驗,才讓他變成今天這樣的人,在這樣的時候,你就變成「沒有我」了,你就變成說你同 時站在你的立場,也站在別人的立場,那這樣子,在莊子的心目中認為這樣子是一個比較是修道人說的一個「無我」境界。

就 是說他的這個自我的觀念,因為當你從前是還是會辯論的人,你的自我就是保護著你自己的觀念,像一個大……很堅固的這個盔甲一樣,可是呢,如果你呢這個盔甲 全部都打散了,那你的「我」呢就會開始從你裡面飄出來,飄到很多很多不同的生命裡面去,這樣子你才會有真正的同情心,這樣才叫真正的體貼別人,這樣才到達 佛家說的什麼……喔「慈悲」,佛家說的「慈悲」有一個定義說什麼……「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意思就是說你都把別人當做不是別人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慈 悲。

像托爾斯泰有講過一個童話 故事,說有一個國王打敗他敵國的國王,然後敵國的國王都變成他的囚犯,要把他殺死,然後有一天這個國王殺了一些驢子、鹿啊要慶功宴的什麼的,有一天這個國 王走到那個山上,有一個老頭子就說:「你來看一下。」然後他就把那個國王的頭按到一個池塘邊還是什麼,去看那個水裡面,然後國王的頭一泡到那個水裡面,就 發現自己變成了他殺掉的鹿,他怎麼樣保護自己的小孩,結果還是被那個壞人殺掉──那個壞人就是他啦。好像他做了一個夢,那夢裡面,他是他打敗的那個敵人, 也是他殺掉的那隻鹿,這樣懂嗎?他就發現身為一隻鹿是多麼的可憐,他好想去保護他的小鹿,可是還是不能阻止這個壞蛋國王殺掉他的小鹿,那這壞蛋國王就是原 來的他嘛,然後他就發現他是他敵國國王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敵國的國王好辛苦,因為身為一個小國想要抵抗強國的侵略,已經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努力,全國 都振作起來想要拼,還是拼不過,然後被抓起來關,他就非常努力過還是失敗,然後非常可憐,他就覺得鹿是如此地可憐,然後敵國的國王被我這樣子欺負,是這麼 的可憐,然後他醒過來了之後,那老人就跟他講說:「其實你剛看到的東西都是真的。其實人類真的是一個整體,只是你以為你是一個單獨的個人,所以你才會對別 人這麼殘忍,那我只是讓你看到,其實生命是這樣子一個整體。」那那個國王回去就馬上把那個小鹿放掉,把他的那個囚犯放掉,因為他發現說如果那個人是我的 話,那還得了?對不對?

當你練 〈齊物論〉練到頂點的時候,你當然可以說他有什麼附加價值,什麼靈魂可以離體啊,可以回到天上去看自己的老家什麼的……那當然是附加價值。但在人類的世界 的用處,如果你真的練了〈齊物論〉的話,你就會變成一個跟人沒有隔閡,覺得你的敵人也是你,然後變成一個什麼狀態啊?就是一個……應該說什麼……沒有…… 應該說恢復所謂的一體感,就是好像在這種靈修的境界裡面,一直在說其實這個宇宙應該是一個生命,就是我是他的大姆指,你是他的食指,那其實應該是一個生命 才對,就大家都是上帝的一部分,可是我們人都不會有這種感覺,那練〈齊物論〉練到最後的時候呢,除了他所承諾的什麼奇奇怪怪的神通之外呢,其實最重要的地 方是讓你練成一體感,那如果你練成一體感的話,那你在這世界上面,就沒有敵人了。

那 當然以生命的意義來講的話,當你不會跟任何人辯論的時候,你的能量非常強,就任何人意見跟你不一樣,你會覺得說:「耶,那你看到什麼我沒看到,不然你來告 訴我。」那這樣子你的心不是就越來越多東西進來,不是你去把別人……不是你花力氣去把別人踩死,而是別人把他看到的東西都堆給你對不對?你就好像一個黑洞 一樣,你周遭人的生命能,都可以被你吸納進來,然後你的心就越來越寬廣,能量越來越強,那能量越來越強有什麼用?如果你們將來看到〈養生主〉就會知道,能 量強還有一些修練法,那是在下一個篇章,(那他為什麼是被吸?)那他活該啊,要跟你吵架。

(老 師那你剛剛那一段話,不是一直講說人是因為知道他那個真相之後,他才沒有跟別人辯論,可是你現在又講說,你聊天也說不要跟別人辯論,那也許你也說不知道對 方話真假,可是你在吸納別人的……)喔,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因為你是在用……你的問題是因為你在思考這個東西的哲學性跟邏輯性,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很簡 單的體驗就好,就我說七十五天不跟人家辯論對不對?雖然我沒有練成過,可是我好歹也有練過,所謂還有練過就是說,我媽媽在罵我的時候,我會拼命不要跟她 吵,這樣懂嗎?然後呢,當你不吵的時候,你會有一個很奇怪的人生體驗,就是原來我總是覺得她是在冤枉我,然後我靜靜地聽的時候發現說,她講得還真沒錯耶, 於是乎你就在這個過程裡面,越來越發現更多真實的自己,那當你發現真實的自己的時候,你就會能量上有個轉變,心境上有個進步,所以不一定是吸收別人的能 量,而是你越認識自己,你的心的能量會越好,那你要先做到不吵,才有機會聽得到,否則你就先頂回去了,還有辦法嗎?我想很多人現在已經練成那種很厲害的境 界,就是你要跟他講一句話,他馬上就可以閃掉,現在已經不需要吵架了,就是說那個「罔兩問景」嚴重到極端的人他就這樣子,就是你想跟他講一件事情讓他知 道,他說:「不好意思,我現在很忙。」喀啦!掛電話就跑掉了,他根本就聽都不要聽了,就可以逃避現實到這個地歩,所以我會建議說先硬著讓自己不要跟人家辯 論,聽聽看,就算他講的話不一定是完全對,能夠聽到一兩件新的真相也是好,那些真相可以幫助我們,可是最怕就是變成一個別人都不敢講你的人,那這樣子你就 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他講的完 全沒有真相怎麼辦?那不要聽嗎?)那這樣子的話,你要記得一件事,〈齊物論〉的修練喔,不只是……不只是你不要出言辯論,你連你的心都不要動,因為你知道 很多小孩子,他的嘴巴不辯論,可是他的心會辯論,就是人家一直講,他就會覺得:「那有這樣子?」「神經病!」「你講錯。」就是心裡面會這樣子想,可是在心 裡面的辯論跟嘴巴的辯論是一樣的,那為什麼要你不要去辯論呢?因為沒有意義,我跟你講喔,因為人是很頑固的生物,譬如說你媽媽,譬如誰……就家人好了喔, 告訴你說你應該怎麼樣、你應該怎麼樣、你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才能怎麼樣……就是講一大堆對不對?你在心裡面一直要說:「你講的不對,我不要聽你的話。」所 以這個動作都是浪費生命,不要有這種擋的動作,在心裡面想說你講的都不對什麼的,這些都是錯的,為什麼是錯的?因為就算你聽他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也覺得自 己應該努力去照他說的做,你看到電動玩具還是放下(他說的道理),去打電動玩具,懂嗎?就人是不會去聽別人的話的,這件事情你儘管放心,就是你再怎麼樣放 淡不要去抵抗他的話,你也不會聽他的話的,人根本就不會聽話的,這樣懂嗎?所以你何必怕他的話煽動你或者控制你呢?你完全不抵抗的時候,他的話對你也沒有 任何意義,所以不要在心裡面囉哩八嗦,不要在心裡面養成辯論的習慣。就像有一個人,他有聽我的《莊子》課,他說他要練〈齊物論〉,他不要辯論,然後他聽到 有一個人在講一堆關於政治的謬論,他說是謬論喔,我也不知道對不對?可能那人比較支持什麼總統……然後他在心裡面一直想說:「那有這樣子的,才不是這樣 子……」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你神經病啊,就算你完全不想這件事,難道你就會投票給他支持的那個人嗎?你何必浪費這個生命呢?對不對?如果 人是真的聽進去就會照人家說的去做,那你稍微要抵抗一下,其實人不是這樣子,人沒有愛喜歡聽話;相反的是人會聽話的時候,都是那種受到威脅或利誘的時候會 聽話,那個人聽不聽的進去完全兩回事。

所 以就像我常常說,我不太喜歡對我的學生生氣,因為呢,如果那個學生是自己覺得他自己錯了,拼命要改,他也要改三、四個月,那個缺點才有可能改好一點點,那 我叫你改,你也沒有有努力去改,那你犯錯不是理所當然嗎?我氣什麼?就是這種非常當然的事情,我不應該生氣吧,就是我有這種想法,所以我自己既然這麼頑 固,所以你何必去抵抗人家呢?你不要以為你聽進去你會被別人拉著跑,不會的。

我 覺得我常在聽人家講很多東西,然後都在那邊,就說什麼……因為我常聽到人家意見都覺得他講得很對啊,像鄧老師也說:「譚老師,那不然我們在那邊開課 啊……」我都覺得好好玩、好好玩……然後聽了一下,之後說:「對不起,我累了,我開不動了,不要開了。」馬上就背叛她,我覺得她講得再好再對也沒有用啊, 人根本不會聽話的啦(笑)。

(老 師,可是我們覺得是你剛……他這個都已經說完了嘛,〈齊物論〉,可是我覺得我剛非常訝異是你講到後來的那個論點,你竟然是說同情那個人,慈悲心?)會啊, 會有這種感覺的,就是你不但去看到他的觀點,也能看到他為什麼生出這個觀點,可惡之人一定會有可憐之處,真的會有,可惡之人真的有可憐之處,(……那個同 情的同時,那你好像這個同情是真相嗎?)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你能不能舉一個實例給我聽,就是誰誰誰跟你講什麼什麼,然後你要不要同情,你舉個生活中 的實例,就是我不講理論,你舉一個例子給我聽,(那我這邊要回家想一下)(笑)好,就是有實例我就能談,沒有實例我沒有辦法談,我跟你講,莊子常常講喔, 道這個東西絕對不可以談哲學,我昨天在教那個大人班的時候,拿這個來當開場白,就有一個人問莊子說:「道在哪裡?」莊子說:「道在爛泥巴。」然後「道在哪 裡?」「道在大便。」他說:「怎麼越問你講的越低級啊?」莊子說:「這個是重點!我跟你講,道是無所不在對不對?從最高的到最低的東西裡面都有道。」這是 沒有錯,但是莊子說:「你啊,不是一個好的家庭主婦。」他說什麼東西啊?他說家庭主婦買豬肉喔,要看那個豬夠不夠肥喔,不會去摸豬肚子,都會摸豬的腳踝, 他說為什麼?他說因為豬的這個蹄旁邊是豬最瘦的地方,如果你摸這個豬蹄旁邊都還很有肉,代表這整隻豬都一定很肥,那你去摸肚子,那再瘦的豬肚子也是肥的 啊,所以不會買豬的家庭主婦才會摸肚子不摸腳踝,他就說「你在跟我……就是說你如果跟我談這些哲理、談那些概論、那些思維,那你是在摸豬肚子,你永遠搞不 清這個豬是什麼東西。但是呢你要摸腳踝,就你跟我講說,喔你有跟你太太吵架然後怎麼樣,她說什麼我氣得要死,然後我打她一拳怎麼樣怎麼樣……這樣子我們來 談,這有意義,這裡面還能找到宇宙的真理,那個真理才是值得珍惜的。」不要去摸豬肚子,那些什麼靈修啊、佛法啊什麼的,那種東西,很難再……因為它已經講 了太多偉大的字眼了,你不能從裡面找到那一句是真的;但是如果你在家裡面跟小孩吵架、跟太太打架,這個比較容易找到真的東西,因為你找到真,你馬上日子就 好過很多。所以修道要摸豬小腿,喔這莊子講的:「你不會當家庭主婦,才不會修道。」那是莊子說的,滿好玩的一個論點,但是我覺得這個論點非常的重要,所以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我們就可以談,但是概論性的東西我沒有辦法。

好, 那下一個禮拜呢,我要……因為我們剛講到「罔兩問景」,「罔兩問景」太難了,所以我要岔題去講那個《莊子》的三十三篇的〈漁父〉篇作補充,〈漁父〉篇是莊 子正式對儒家的批判,〈漁父〉篇是一個讓人很痛苦的篇章,因為他是莊子對孔子的批評,可是講完了〈漁父〉篇,我們再來講〈養生主〉不錯,〈養生主〉就很快 樂,好不好?

那〈漁父〉篇我覺 得值得讀一讀,因為我們在〈齊物論〉那邊其實留下了很多很多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老師,〈漁父〉篇要全部講完喔)對對,他是一個故事而已,整個〈漁父〉篇 就一個故事,那它是一個……就是因為我們剛講到「罔兩問景」,講到我們很難面對自己的潛意識,那〈漁父〉篇是藉著個老漁翁在跟孔子做心理分析,說你這個人 那裡不健康,那孔子大家都認為是聖人嘛,那老漁夫還在說你這個人那裡那裡不健康、那裡很不健康,所以我們都討厭你,我們這些有道之士聽到孔子都怕。那這個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我們從那個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能夠了解「罔兩問景」這一關,只是這樣子,所以當做一個參考,好那今天的課上到這裡。

兒童莊子班內容(謄稿草稿)(十兒童莊子班內容(八)齊物論(12)

〈齊物論〉在此告一個段落。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講清楚,沒有解決,所以在之後的〈漁父〉再作一些補充。


這 個……我們這課……我不知道,我剛有點困惑的感覺喔,就是像我昨天開了一個大人班的《莊子》,因為我跟你們小朋友講課我覺得非常快樂,我覺得教小朋友《莊 子》比我教大人《莊子》快樂太多了,因為我跟你們講話我完全不需要費力,我覺得我好像可以像一個靈媒,有人附身一樣,就這樣子,就是有些東西它會講出來, 我不用去想。可是我教大人的時候不一樣,因為大人的頭腦是比較死一點,像我講你們會笑的事情大人都不會笑,然後我就非常地挫敗,然後就這樣子,有點戰戰兢 兢地講,會開始想說怎麼辦?我接下來要怎麼搞笑他們才會笑,就那種感覺非常緊張,然後我就覺得我教大人比教小孩教得差,可是我因為這樣,我才要教大人,因 為我覺得我已經被你們這些小孩班寵壞了,就是因為教小孩比較舒服,大家可以比較好玩,可是呢,我現在變成在小孩班,就是你們班教得比較好,然後我就覺得很 對不起我禮拜六的大人班,然後你們這班現在出現一個怪現象,你們小朋友都不用功,然後變成爸爸在那邊用功(笑),所以我要怎麼辦?以後我一定要開大人小孩 混班對不對?

(我自己有覺得就是說,像它這種課程開的真的非常好,那我覺得是說大人小孩上就有個好處好處,另外這些……我們上完課回到家裡都還會討論,說親子之間對那個觀念的想法。)所以……好,我想老師喔,我們就想想將來開綜合班,因為我現在教小朋友,我覺得我被小朋友寵壞,教大人我覺得大人都不寵我,我現在要中和啊(笑)……不過小孩子最好講,大人比較難(笑)。

好,那這樣子的話,我們大概未來的目標,再下一個年次能不能開綜合班喔(笑),我不曉得,還是乾脆說現在就來併班就算了,喔不行不行,已經來不及併班了。

好那再來59頁又是莊子的超級辯論大法的魔咒,所以59頁這個「既使我與若辯矣」這個,你們啪啪把它唸一遍,我們趕快講過去,受不了了:

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使 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 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无辯;然若果然 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无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於无竟,故寓諸无竟。

好,你們從前我教的超級辯論大法都還記得吧,對不對?只要從基礎上顛覆對方的論點,就可以一定講贏人家對不對?然後別人再來顛覆你的論點,然後又可以講贏你對不對?持久戰而已嘛。

所 以他就說即使我跟……這個「若」就是你,所以這邊有個你、我、他好不好,我是我,若是你的意思,他說譬如說我跟你來辯論啦,「若勝我」,你贏了我,「我不 若勝」就是我沒有贏你,那你就一定是對的嗎?我就一定是錯的嗎?喔,他第一個問題是這樣子,那如果我講贏你了,你講不贏我的話,我就一定是對的嗎?你就一 定是錯的嗎?

那 「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就到底是對還是不對?還是說我跟你其實都是對的?還是我跟你都是錯的?好像都可以耶對不對?因為我們說過我們會有意見不同都是 我們看到一個事情的一部分,對不對?你說我們看的是……有沒有看到東西嗎?也有嘛對不對?有沒有看到全部的東西?也沒有嘛。那你們說我們這種片面的認識算 不算是對呢?也不一定算對,那說片面的認識算不算錯呢?也不一定叫錯,對不對?所以如果我們兩個人在辯論的時候,誰講贏誰了,宇宙的真相在那裡?我們還是 不知道對不對?所以吵架是這樣子嘛。

所以他就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像我們現代人會講一句很差勁的話,叫什麼「真理越辯越明」,莊子就說沒有這回事。我跟你吵了之後,吵出個輸贏以後,到底誰知道的是真正的真相,還是兩個人都不曉得,這樣才是莊子認為的真相。

他 說「則人固受其黮闇」,這個「黮闇」,「黮」就是一個黑,旁邊一個甚,就是很黑很黑的意思啦,那很黑很黑後面一個「闇」是什麼意思呢?這個「黮闇」就是 說……你知道嗎?有的時候我們跟人家吵架,吵贏了之後呢,我們不會停在這裡,我們還要繼續去吵贏很多人,讓人家覺得我們的論點都是對的,可是其實我們的論 點不一定是真的對,我們的論點只是一個片面而已,可是就像每一個人都覺得「我們是絕對對」,於是別人聽了我們的話,不是別人都變笨了嗎?所以就增加了別人 的黑暗,所以就「人固受其黮闇」,人家都被我們搞黑暗掉了,因為有一個人吵架贏了在得意,就那個壞習慣會傳染,然後就大家都覺得吵架贏了很厲害這樣子,所 以就變成一個不好的蔓延喔。那這個「黮闇」就是黑暗,黑暗就是什麼?黑暗如果用成現在佛教的人喜歡講的話,就是「無明」嘛,就是沒有光。

那 「吾誰使正之?」那這個時候莊子就說:「好了,那我們兩個吵架,我們兩個都沒有辦法找到真相,那我們應該找誰來幫忙我們,讓我們找到真相呢?」他就說那我 們再找一個人好了,那他說找一個……我跟你兩方對不對?那找一個跟你意見一樣的來幫我們糾正呢?他說那個人既然跟你意見一樣了,不是等於你加倍而已,誰能 幫我們知道真相,沒有用。

那他就說如果呢找一個意見跟我一樣的呢?那跟我一樣的話,還是一樣兩方吵架嘛,沒有用; 然 後他又說那找一個意見跟你跟我都不一樣的人來糾正我們呢?他說拜託我們兩個意見不合都要吵了,那個人來了被我們兩個圍殺,對不對?誰接受啊?(笑)如果你 找一個跟我們兩個意見都不一樣的人,那我們兩個都不會相信他對不對?所以還是沒有用;那找一個意見跟我們兩個都一樣的人呢?他就說那這樣子的話,那個人來 了就說「啊,你也對。」「啊,你也對。」那我們還是繼續吵啊,沒有用對不對?所以都沒有用。他的意思是在說什麼,他這個故事只是講一個象徵的比喻,他的比 喻只是說當人呢為了自己的執著,為了自己想贏跟人家吵架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你了,這個人是不需要任何真理的,所以任何人知道或不知道來, 他都看不到,就這個意思而已。

所以當我們人要吵架的時候,就變得這麼慘喔,所以呢「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他說所以呢我跟你跟來的這個第三者,全部都搞不清楚真相,不是真的搞不清楚,是我們沒有人會相信別人知道真相。

然後呢「而待彼也邪」,就是我是第一個人,「若」就是你,是第兩個人,然後呢「人」是第三個人,然後還有「彼」是第四個人,就是我們還要找第四個人來嗎?喔不得了,這悲劇更嚴重了對不對?三個人都已經擺不平了,還第四個對不對?所以他就說別找第四個人來了喔。

他 說何謂「和之以天倪」,他說什麼叫「和之以天倪」啊?他說要調和這一切最好是能夠用這個「天倪」,「倪」就是它好像說一個東西,一切都還沒有開始的那 個……我們說端倪、端倪嘛,那「天倪」是什麼?記不記我們在這一章一開始有講天籟,就是說大塊靄氣,就地球打了一個嗝,就變成風,然後吹過各種不同的樹木 就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對不對?所以呢他說你能不能把事情回歸到好像地球剛打嗝的那時候的狀態,就是每一件事情,他這樣子發生,就會有一些事情繼續蔓延下 去,那你就承認它是這樣一件事情就好了,不要再去認為說風吹過去,這個樹有這個聲音,那個樹有那個聲音,然後一定要說那個樹的聲音才是對的,承認這個每顆 樹都有不同的聲音,這樣子是比較簡單的。

所以他就說什麼叫「和之以天倪」呢?他就再講一次這個他的論點,他說什麼呢?「是不是,然不然」,天啊,又在講什麼?咒語了是不是?就是「是」跟「不是」,「然」跟「不然」,就是「是」就是對,對不對?「不是」就是不對嘛,那「然」就是是這樣嘛,「不然」就是不是這樣。

他 就說「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无辯」,他說如果你認為的這個對喔,是絕對對,譬如說:我今天早上吃過早飯沒?我吃過早飯了─這是絕對對。那有一個 人來告訴你說:「欸,你沒有吃過早飯。」,那是他發瘋嘛,我有什麼好吵的。所以如果我知道的真相是絕對對的真相,那跟我意見不同的人,就不會吵起來對不 對?這我們一開始就講過了,所以就沒得吵,但也有人會吵,就像我看這位同學一定有辦法跟我吵起來,你問我有吃過早飯?我說吃過。他說「不,你不是吃過早 飯,你早上吃的是麵包!」(笑)麵包不是飯喔,他一定有辦法駁倒我的(笑),就真的要辯還是可以辯,只是我們大概知道一下,很多很多事情……我說這邊有一 個茶杯,沒有人要跟我吵這個吧對不對?雖然莊子有告訴我們茶杯都可以吵對不對?(那是水杯)(全班大笑)好,所以你們已經有那個惠子的架勢了,這個「白馬 非馬,水杯非杯」啊(笑)。

所 以他就說「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无辯」,他說如果事情真的就是這個樣子,譬如說我們家的貓很喜歡找一塊比較粗的布磨爪子,這是一個事情,就這樣 子對不對?那這個有什麼好吵呢對不對?所以這也沒辦法吵對不對?所以任何一個真正的真相都沒有辦法吵,那我們人類值得把握的就是那些不能吵的事情,這樣懂 嗎?所以「和之以天倪」……喔把握啊,就是我們上次有講過人要有常識才不會走路被車撞死對不對?所以那些事情的真相是值得把握的,就是世界上有那麼多的真 相值得我們去認識,就像我們看Discovery頻 道,有那麼多好玩的事情對不對?(不好玩)喔不好玩(笑),好好好……完蛋了……完蛋了,這邊遇到一個會超級辯論大法的同學喔,我實在是頂不住啦,所以這 個(超級辯論大法)的確是超級辯論大法,所以有同學做示範也很好喔,我們大概可以看到什麼叫超級辯論大法,就是剛剛那個樣子,這樣太好了,我不用親自下海 演出,好棒喔(笑)。

所 以呢我們能夠去享受的真相有那麼的多,我們的人生有那麼的短,那為什麼還要抓住那些我們不能知道是不是真相的東西去跟人家吵架呢?這樣一個觀點,其實有這 樣的觀點才能真正地保養自己的生命,不要把生命花在沒有結果的事情上面,就象我們投資一件事情,然後花了很多力氣,然後最後還投資失敗,錢都賠光,我們會 不會覺得很虧?那同樣地,我們為了一件事跟人家吵架,吵到最後其實還是沒有人知道真相,那這個生命也很虧啊對不對?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浪費,那道家不希望人 有生命的浪費。

他 說「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那這個「化聲」是什麼呀?「化聲」就是我們說風吹過來,風本身是沒有聲音的,是吹過這個小樹枝就啪啦啪啦,吹過大樹枝有這 種呼嚕呼嚕的聲音對不對?那種因為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角度,所以有不同的聲音出來,那個叫做「化聲」。那「化聲」就會怎麼樣呢?就會「相待」,「待」的話 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對峙的「峙」,就是說分成A方跟B方, 然後互相抵抗叫做「待」。所以他說因為我們有不同的聲音出來,然後互相槓上。他說這樣子的話「若其不相待」,就是說這些都沒有什麼事實,只是我們認為的 「我覺得……」是怎麼樣,那不如就不要跟人家對峙,而用「天倪(一切真相的起點)」來調和它,就是知道說這些東西都是因為有一些事情發生,接下來有很多人 有不同的意見,然後才變成這樣子的。

「因 之以曼衍」,就是用它來蔓延,這個「曼衍」可以講就是說,這樣的聲音其實在人世間永遠會繼續下去對不對?就是你的媽媽有一個觀念講了之後,你聽了以後就會 說:「媽媽講這個不對,我覺得應該是怎麼樣……」然後繼續講。所以它這東西就一直一直會有不斷的聲音生出更多的聲音,但那些聲音終究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喔。

「所以窮年也」,「窮年」就是活到很老的意思,他就覺得說你不如你現在活到死之間,遇到這種不同的意見,都隨它去蔓延算了,這樣子對你的生命比較好,不要再去槓了。

那他說「忘年忘義」,這個「忘年忘義」是什麼呢?就是「忘」在這裡是英文說的這個……我們不要記掛著一個事情,就是我們說Don’t mind一個什麼的事情,Don’t mind,所以你不要把時間跟什麼是是非對錯這種事情,太放在心上。

你 要「振於无竟」,這個「振」在古中文裡面就是身體的動作叫做「振」。就是他說希望你這個人活躍在什麼地方,他希望你各種動作都能活躍在那個沒有是非的地 方,就是活躍在生命真正的地方,那或許也是前面有講的說……〈逍遙遊〉裡面說我們要「遊於無窮」的意思,就是遇到任何事情,就是在這個無休無止的各種意 見、或者人生的挫折、或者讓你高興的風波……等等的是是非非裡面,你都要能夠自由自在地活在那個沒有疆界的地方,也就是前面講的那個「天倪」的地方。

「故 寓諸无竟」,他說因為呢,你習慣於活在這個不要去定義是非、不要去窄化自己眼界的世界,那到最後你就會住在那個很廣大的世界裡面,那這個是〈齊物論〉他可 能認為說:如果你能夠放掉人世間的這些非常人類或者非常地球的思考,那你比較有可能你的心境會進步,然後你最後會住在一個比較好的地方。那地方不是你家就 可以搬新的大樓啦,不是,是你的心會住在一個比較舒服的地方。

那 麼再來呢,第八跟第九看起來很短,講起來很可怕,「罔兩問景」,唉,這個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教了,(不要教)喔不要教,不行啦!我跟你講,我這樣說好了,不 曉得你們有沒有聽過武俠小說說什麼練功練得太猛啊,會走火入魔,有沒有聽過?就是「罔兩問景」他在講的東西是我們修練〈齊物論〉會走火入魔的事情,(對, 很好啊)超級辯論大法的學生(笑),(我看以老師就帶他去做示範)什麼東西?(帶著他去做示範)喔謝謝,下次教書就帶他去做示範,這樣不錯,(老師,他可以去參加國際辯論大賽)好吧那樣也可以賺錢,還是沒有錢?(他剛出場就被Fire)不是剛出場就被Fire, 就是小孩子你要知道一件事喔,就是你辯論當然是你很厲害,可是辯論的小孩……我這樣講很惡毒耶,我就覺得會不會辯論的小孩比較不被人家愛啊?(笑)就什麼 都槓回來,是不是大家會覺得你比較討厭?這樣子以後……我跟你講喔,因為像我有一個同學,就他很喜歡辯,然後後來他們那個同學出去吃飯什麼都不叫他,人家 就覺得聽他講話都很痛苦,都被他戳,(戳什麼?)就是說……就是我有一個同學他是這樣子啦,所以,呃,要小心一點好不好?(爆笑)

這 個我們要說喔,我們講《莊子》、我們講〈齊物論〉講到現在我們會說:「人不要有固定的觀念。」對不對?固定的觀念就是人的我執形成的東西,就是因為我們不 知道,所以才會硬把一些想法鞏固起來,可是其實這東西要破解,真的有那麼容易嗎?其實有很難的地方,就如果你的固定觀念是整個大環境的氛圍的時候,其實你 很難看出那是一個固定的觀念,譬如說,有一種固定的觀念說……譬如說這個大環境的氛圍,譬如說臺灣吧,臺灣的人脾氣都很壞,所以臺灣的人很討厭人家講話很 惡毒,對不對?因為你講話惡毒,我被戳到我會生氣、我會難過啊,所以臺灣人都會認為說溫柔的人是好人,就比較多的人會這樣認為,那你活在這個場域裡面你就 會覺得對人和顏悅色是比較好的;然後如果你講話很猛、很兇,那人家就會覺得你是壞人。那所以等於是活在一個大環境裡面,你會有很多觀念已經早就放到你的頭 腦裡面了,而你會忘掉那些已經先放到你駝鳥……頭腦裡面的觀念,喔駝鳥喔(笑),對不起!對不起!放到你的頭腦裡面的那些觀念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往往忘 了反省這一塊,(聽不懂)聽不懂,這我想也是聽不懂,這不太容易聽懂。

那 所以莊子就講到說如果你要練這個〈齊物論〉,把你的觀念一個一個消融的時候,其實這種已經先在你的很深的地方,先已經放好的那些觀念,往往人都不會去碰 它,那如果你不能打穿這些觀念,你要到那種所謂的莊子說的開悟境界,可能不容易,那這東西非常非常難處理的議題,這議題其實就是現在的心理學講的一個東 西,叫做「潛意識」,「潛意識」就是「我不承認是我」的我自己。什麼叫「潛意識」?「潛意識」就是說啊,我心裡面有一個事情,可是這個事情,我不承認它是 我,就是我不要認帳,我要賴帳,那就把它壓到一邊說:「那不是我!那不是我!」然後就變成「潛意識」,「潛意識」是怎麼發生的啊?「潛意識」是當年有一個 心理學的創始者叫佛洛伊德,這樣懂嗎?那佛洛伊德他陪人家聊聊天對不對?然後輔導人家嘛,那如果……譬如說這個小孩子,回家每天呢都會打媽媽、打爸爸,那 佛洛伊德如果他不是心理學家,舉例而已啦,如果他跟那個不是心理學家的人跟這個病人談對不對?就會說:「欸,你很恨你的爸媽喔,所以每天打他。」這樣子很 簡單吧對不對?你爸媽討厭,所以你打他嘛;可是當你做心理醫生的時候,你就要很……怎麼講,好像摸貓咪、摸狗一樣,要順著毛摸,所以呢如果心理醫生就說: 「欸,你很恨你的爸媽喔,所以你對他真的不能很好……」怎麼樣的,那病人說:「我哪有?」那心理醫生就說:「喔,或許你不知道你有,但是你的潛意識可能在 恨你的父母。」就幫他找個台階下,你知道嗎?讓他推卸責任,就是他「不認帳的他自己」,心理醫生就說:「喔~你不認帳,那我也不叫你認。」因為如果你真的 如果是心理醫生你不可能說:「怎麼沒有?啊?你就恨你爸媽,你敢不承認嗎?」「我敢啊,以後不付錢給你,我去看別人。」(笑)所以就為了保護住他的生意 喔,心理醫生必須不直接刺激那個病人,所以就開始創出一個字,就叫做「潛意識」,這樣懂嗎?就是人不肯認帳的他自己。

就 像很多人,他的那個問題都是喜歡講說:「我沒有這個意思。」就像美國的那種愛情片對不對?常是那種丈夫打了太太以後,然後說什麼:「我沒有打你的意思,其 實我很愛你。」那剛剛那個打人的是誰?(見鬼)就是見鬼了對不對?就是他著魔了,(中邪)中邪了,所以就是說這個東西是一個很討厭的東西,就我們人類有很 多很多我們不願意認帳的我自己,那這個東西平常就已經把它丟在那邊都不想去碰它了,那一旦你想要穿透你的意識而到達莊子說的那種開悟境界的話,那這東西就 變成一個很大的阻礙,那他就講一個故事給你聽,然後我們再來談這個問題要如何處理,當然我們一定不可能處理的好的吧,對不對?我處理得好的話,我都開悟 了,我開悟了還需要讀《莊子》嗎?就不用了嘛,對不起沒開悟喔。

他說「罔兩問景」,這個「景」就是影子的影,那你們唸一下好了: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於與?」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好 好,可以了,這個東西喔是這樣子講,「罔兩」是什麼東西呢?我們人有燈光照是不是有影子對不對?那一個人在這邊,對不起我每次人都畫得好可怕喔,活人畫得 像死人,那這個人有影子對不對?這是影子對不對?那人的影子叫影子,那影子的影子叫「罔兩」,(啊?)人的影子叫影子,影子的影子叫「罔兩」,那這樣子好 了,所以古代人因為找不到影子的影子,就是說這個影子旁邊,邊邊比較模糊的那個圈圈叫做「罔兩」,這樣比較簡單一點對不對?因為不知道什麼是影子的影子。

(老 師,然後他說這樣子,還是那個人嗎?還是那個人的影子的影子嗎?)對啊,對啊,也還是一樣的人,(這個畫面是人去造成的?)對對對,就是那個人會投出一個 影子,然後影子的那個模糊邊邊叫「罔兩」,(老師,那你有罔兩嗎?)你看那個燈光,你看我的影子的邊邊,不是切得很齊的對不對?是有一點模糊的,那那個模 糊的邊邊就叫做「罔兩」好不好。(那我也有罔兩)對對對,你的手也有嘛,模模糊糊的對不對?那個糊糊的邊邊,就叫做「罔兩」,就好像那個墨暈開來的那個地 方就叫「罔兩」。(影子的影子問影子曰?)對對對,(那罔兩的罔兩是什麼?)啊,什麼?什麼東西?(笑)這我已經不知道了,這已經超過我的理解,(奈 米?)奈米喔,這個莊子他只是舉一個例子,所以你們不要再計較下去了好嗎?本來我們人類是連「罔兩」是什麼都不用理它了喔(笑)。

那你知道我們人動,我們的影子就會動對不對?我們的影子動,影子的罔兩就會跟著動對不對?是這樣子一回事,沒有錯吧,差不多是這樣子嘛。

那 結果呢,有一天這個罔兩高興起來問影子說:「欸,怎麼你剛剛在走路,現在又停下來了,剛剛你坐下,現在又站起來了,你這個人怎麼那麼沒有特操啊?」這個 「特」就是特定的,特定的操守,這什麼意思啊?就是說罔兩他在批判這個影子說:「你這坨影子啊……」他自己沒有感覺,他就說:「你這坨影子啊,怎麼一點自 己的決定權都沒有?這是什麼別人動你就跟著動,哎呀,你這個影子太爛了喔,一點自由都沒有。」他都沒有發現自己也是更嚴重對不對?他就說所以你怎麼這樣 子,都是跟著人家動,你都沒有自己的自主權。

然後影子聽了以後,就火大了,就惱羞成怒了,他說……臺灣話說「不然是要怎樣」要怎麼講?(嘸恁嘜按怎!)對對對,就講這句話,對對對,他就說:「不然你是要怎樣!」(笑)他就說:「不然你是要我怎麼樣?」他就說……這樣子說吧,他說: 「吾 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就是說你說我是不自由喔,那個人動了之後,所以我才會跟著動對不對?所以我是有待。有待是我等待他動,所以我才 能動對不對?所以是有待,他動我才能動。可是呢讓我動的那個人,他是不是也是要別人動,他才會動呢?譬如說你媽把你甩在那個玩具店門口走掉,你也只好跟著 追過去,你媽動你只好動啊對不對?不然的話……(笑)對不對,所以到底誰是自由的?

他就說,所以影子就說:「不然你是要我怎麼樣?你要我長出蛇的蚹嗎?」「蛇蚹」就是蛇的肚子這個鱗片。他說:「你的意思是要我長出蛇肚子鱗片,自己爬走嗎?你是要我長出知了的翅膀,飛走嗎?」

「惡 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所以我的一舉一動到底是為什麼?怎麼會有人知道?這個影子這樣子這樣子,結果其實是那個人被他媽媽揪耳朵對不對?就是我的一 舉一動到底源頭在那裡?我不知道。所以影子被罔兩一問,就惱羞成怒了,可是你說這個罔兩就很聰明嗎?不會啊,罔兩是影子的影子,他連自己是跟隨著影子,然 後更不自由的,他都不知道,他反而還會回頭問說:「欸,你怎麼那個樣子啊?那麼不自由。」

所 以呢,其實莊子喔,他的那個畫圖畫出來的就是說:我們人有一大坨潛意識,因為我們大家都不喜歡認帳耶。每次喔小孩子被罵的時候,都說:「我那有?」那就把 他那個「有」壓到潛意識裡面去了,所以你們已經什麼都會講:「我那有?我那有?」,就是你很愛跟媽媽頂嘴喔,「我那有?我那有?」,你很好辯啊,「我那 有?我那有?」,就是很喜歡辯論,很喜歡頂嘴,你這小孩很不聽話,「我那有?我那有?」,你很貪玩喔,「我那有?我那有?」,所以就什麼東西都堆到潛意識 去了,(老師那大人呢?)大人更多啦,大人什麼都不承認(笑)。

那 當你什麼東西都壓到潛意識的時候啊,你外面……我跟你講,人的心是這樣,堆到潛意識的東西越多,屬於你自己能夠自由的意識就越少,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潛意 識一大坨,然後薄薄一層表面意識,什麼都不能做。也就是說,當你一個潛意識裡面,可能你對一個人有很多的怒憤或者是不滿,你就算再怎麼努力對他好,你大概 都好不起來了,就結果來講,他也不會被你弄得很高興,這樣明白嗎?就你壓抑了很多東西的時候,沒有辦法把這件事情……所以你的能量就變成你的這個薄薄的表 層意識,你想要做好人、你想要做好事、你想要開悟成道,但是其實你的整塊你自己已經不聽你管了,這是一個人的意識會有的狀況。

那 麼像這一類的事情,在我們面對自己的觀念的時候,就會很不容易去處理,因為本來就是因為我們覺得它不對,所以才把它壓到潛意識去的,這個東西我記得,我的 師長輩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就是好比說一棟大樓有三家人家,這家有一個太太,然後呢這是一號,這是二號,這是三號,然後呢,隔壁這邊住著一個黑道大哥,好穿 西裝好了,還打領帶,黑道大哥,然後這一家呢,住著一個酒家女,酒家女怎樣?胸部要大一點,腰要細一點,對不對?然後腿要漂亮一點,好,住一個酒家女, (哈哈,好噁心喔~)好噁心喔(爆笑)。然後呢,

家的太太就會產生一個現像:

譬如說這一家的太 太如果,對面這個大哥,黑道大哥出門了,這個太太經過那黑道大哥就會說:「啊,你好,早,早,早。你今天很好啊……」什麼什麼的,為什麼?因為她不敢得罪 他對不對?因為得罪了他之後,會被人家……萬一被人家怎麼樣怎麼辦對不對?所以這個太太會對黑道大哥這樣子很客氣,這我們可以懂對不對?因為她怕被人家欺 負啊,所以要討好一下,這個部分就可以懂了。

可是呢這個太太看到隔壁的這個酒家女就會「哼!」,那這樣的感覺你明白嗎?就這個女人敗壞社會風氣什麼什麼……對不對?

那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問號了:
第一個問號是:其實比較害人的是可能是黑道大哥耶,酒家女不過是陪人家喝喝酒而已嘛對不對?就是好像比較無害,可是這太太為什麼對人家(黑道大哥)那麼好,對這個(酒家女)這麼不好?
(她 比較有害)因為她比較有害(笑),然後呢?(她老公會覺得……)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就說,因為這個太太,她有個老公,她想說這個酒家女實在太 可怕了,沒事長得那麼妖嬌幹什麼?對不對?萬一那天老公被她勾走了,我不完蛋,這個女人是我們家庭主婦的公敵,所以我們要(殲滅她)殲滅她,對,這個故事 講到這裡我們都覺得合情合理對不對?因為酒家女是家庭主婦的公敵,所以要殲滅她,然後大哥可能會傷到她,所以要討好他,這個部分都還是沒有問題的,都是表 面意識可以處理的地方。
可 是,如果這個家庭主婦她老公已經死了十年呢?那如果她這樣子是一個老公死了十年的寡婦,她看到酒家女就沒有那種討厭的眼神了嗎?還是說還是可能有?(還是 可能有)(酒家女害死的)(爆笑)不是啦,這故事不一定……所以呢,如果這個太太呢,現在黑道大哥已經可以出去了,這故事不用關係到黑道大哥的事情了, (他死了嗎?)不是,故事不用講他了。那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太太她的老公已經死了十年,她已經沒有老公怕人家搶了,然後她現在又是一個很有錢的寡婦,兒子也 很孝順這樣子,然後她隔壁的酒家女呢,每天都要出去喝很多酒,然後很可憐賺一點點錢養小孩,有些酒家女有小孩的喔,而且養起來很辛苦的,酒家女也不是人人 都很幸福的,那同樣身為女人,為什麼不同情一下呢,對不對?因為她已經不會搶她老公了,應該可以沒有威脅感了對不對?為什麼不同情,可是實際上很多寡婦看 到酒家女還是會有一種不喜歡、不舒服的感覺,(老師那你呢?)我不是家庭主婦,也不是酒家女(笑),(那你會討厭嗎?)我為什麼要討厭酒家女?當然是覺得 她們很可愛啦(笑)。

所以在這件事情裡面呢,其實就是這個家庭主婦,她沒有任何好的理由可是會討厭酒家女啊,其實就是代表她包含在一個環境的氣氛裡面,什麼叫環境的氣氛?就是說……一個寡婦會討厭酒家女,那個討厭往往是一種感覺,就是她每天都有男生親她、抱她,我都沒有了,(嫉妒)嫉妒。

可 是呢,這樣的一種感覺呢,如果是在美國,就不會有這個現象發生,為什麼呢?因為美國的女人都很那個……性氾濫,就是那種對於自己的那種渴望都很明白地講出 來,所以美國的女人就會覺得:「喔,她都有男人,那我也要男人。」然後就去找男人約會就沒事了;可是呢中國的氛圍是什麼樣呢?會認為寡婦都應該要永遠都不 要再嫁給別人,要有貞節牌坊,這個所有希望男人多抱一抱她,親一親她的想法都是錯的,她可能生活在這個氛圍裡面,所以她就沒有機會去發現她對於隔壁的酒家 女的討厭,是因為出自嫉妒了。也就是說當你生活在這個傳統中國的環境裡面,你可能到你死前,都沒有辦法反省到妳在嫉妒你們家隔壁的酒家女,也就是你的內心 有很多的黑暗面,在某一個環境場域之下,你沒有機會發現,這樣聽得懂嗎?

所 以如果你是那種傳統的、遵守操守道德的婦女,甚至有些人他信什麼宗教,就會覺得說人不可以沈迷於女色,所以酒家女是罪惡啊什麼的,他又有另一套方法來解釋 這個東西對不對?其實我都會覺得這種色情行業,其實對社會是很有貢獻的,因為你不能保證每一個男人都娶得到老婆,那如果那些男人找不到發洩的管道,他會犯 罪,所以你不能說這個行業一定是錯的。

所 以呢在這樣一個環境場域之下,我們人有很多我執,我們一輩子都看不到,那一輩子都不能反省,那這是一個很討厭的問題。那與這個類似的話題,好比說像是…… 我們男人,很難看到自己的嫉妒,這件事情也是一個問題,比如說女人的嫉妒很清楚:「哼~你都喜歡她,你都不喜歡我,她比我漂亮對不對?,她比我可愛對不 對?」就很容易嘛,但是女人的嫉妒是這麼的清楚,以致於女人很容易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那東西不必放到潛意識裡面,可是男人的嫉妒是什麼你知道嗎?男人很討 厭人家比他優秀,但是這個嫉妒會變成什麼?就是你一提到誰誰誰很厲害,這男人就會說:「啊那個人沒有什麼啦,啊那個人,我知道他啦,他根本沒什麼了不 起……」(笑)就壓根否定掉對不對?就是「大恐縵縵」對不對?我們前面講過「小恐惴惴,大恐縵縵」,那這個怎麼辦?對不對?或是提到說你的小學同學現在已 經是總統了:「啊,那個人啊,他小時候在我們班每天都功課最後啊,被老師打啊,哈哈哈……總統應該我來當才對。」(爆笑)就是這樣子一個男人,他的嫉妒心 如何他自己發現呢?所以我想我們的生命裡面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問題。

或者像我有一個朋友……(老師那你的嫉妒心呢?)喔我像男人一樣,我很討厭看到長得帥的男人,很可惡,天下為什麼要有金城武啊?好討厭(笑)(你跟金城武長得差不多啊)不會啊,我覺得金城武很帥,那我很嫉妒啊,(我們英老 師就喜歡金城武)(笑)。那那個……像我有一個朋友,他就是那種從小他爸爸就把他當做奴隸來養,就是說他把他的小孩當做是那個……附屬品,就是他的面子的 一部分,所以他叫小孩說你給我讀書,或者你給我上什麼學校、你給我讀什麼科系……不然的話爸爸在外面跟朋友聊起你,我會覺得丟臉,就是這樣子。那當他這樣 子對他兒子這樣教育的時候,他兒子一直被當做工具這樣利用,然後他的爸爸就說:「那你要賺很多錢,你出去要賺很多錢,因為你沒有賺很多錢的話,我們家很丟 臉。」你聽說過這種父母嗎?應該還是有聽過對不對?然後當那個小孩子呢,有一次跟我來談他的家庭問題,然後談了很多很多,關於他的家庭怎麼樣制約他的東 西,他就發現說他的生命已經沒有渴望了,因為他一切知道都是他爸媽教給他的,然後他不知道人生應該往那邊去……等等,就談到很多他的問題,那他的爸爸媽媽 教他的東西就是:「你人生就是要花掉你全部人生來得到一樣東西,叫做面子。」就是人生只有一樣東西值得追求就是面子,像我那個朋友的爸爸就是那種,到處在 外面都對人非常地好,就每天都在那邊樂於助人,然後大家都會跟他講說:「耶~大哥啊,什麼事情有你就搞定了,你真罩得住啊。」然後他爸就很得意,因為大家 都覺得他很厲害。然後我就問朋友說:「如果你爸爸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爸爸的朋友會來幫他嗎?」他說絕不會來,因為他爸爸一天到晚都在幫別人,一向都擺出這 種我可以幫你,你不可以幫我的態度了,所以人家就不會來幫他啦,所以驕傲的人最可憐喔,總是在為別人付出。

那 這個他的爸爸是這種人,把他教育成這樣的小孩,然後我就跟他聊了很多,我就問一句話說:「那現在的話,你大學畢業了,兵也當完了,那你接下來的人生,你想 要什麼呢?」那他已經看到他家人把他這樣子弄弄弄……變成一個很不快樂的小孩,他就跟我講說:「我要錢!」就是他雖然回頭看他被他父母怎麼樣搞、怎麼樣 搞、怎麼樣搞,可是他其實還是完全被他父母那一套控制的,那我也不知道他那個要錢是他靈魂內心真正的呼喚,還是他父母給他的催眠?我搞不清楚你知道嗎?這 也就說當你跟我講說:「這個人真的是怎麼樣……」「我真心要什麼……」那到底是不是真心?我不知道。

就好比說有些人他的百分之一百的真心,是「我要做一個好人」,你有聽過這種人吧,說我就是要做一個好人,可是當你去問他很多很多問題之後:
「你為什麼要做一個好人?」
「因為這樣我才值得活在人世間。」
「有什麼要值得活在人世間?」

「因為我不夠好。」
「為什麼你會怕你不夠好?」
「因為什麼我不夠好,人家就不會來愛我。」
那 講半天就是說,他其實不是真正要做一個好人,他是每天都在怕別人覺得他不好,他真正的東西是怕別人覺得他不好,而不是他想要做好,所以他做好人都很努力, 因為喜歡做好人的人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得很好,可是怕別人覺得他不好的人,他做的每一件好事都是他在努力,那努力就是勉強對不對?就會很傷身。

所 以關於人類的這個內心世界種種黑暗面,我覺得你們現在是小朋友還比較沒有背負這麼多包袱,但是當你到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時候,當我那個朋友……我好像當 一個心理醫生一樣,跟他講那麼多,他最後還是說:「那我要錢!」這時候,我就覺得說怎麼辦?就是我們往內心去問我們自己的內心說我們要什麼?我們生命在追 求什麼?那個答案都已經不知道是哪一個人的錄音帶在播放了,那這樣怎麼辦呢?

所 以我覺得「罔兩問景」是《莊子‧齊物論》篇給你一個難關、一個考驗,那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比較有效的解決方法呢,就是你練成〈齊物論〉裡面的「不辯論的心 境」,什麼叫「不辯論的心境」?我有沒有告訴你說如果一個真正練成〈齊物論〉的人,他會在別人講的不是事實的時候、別人說他缺點的時候、別人冤枉他的時 候,在這三個時候啊,他不會有那種心有不舒服感覺,這我有講過嗎?有講過,那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呢?你知道嗎我們人都會有一種我執,就是我執就是我們心裡面 居住的魔鬼,他想要保護他自己不被我們發現、不被我們打破,所以呢如果有我執的人,就很想保護自己,不想要別人講他,那你必須要先跳出你的我執的控制,你 才能夠處理你自己。譬如說當人家講你缺點的時候,或者你覺得人家講的不是事實的時候,你真的練成了〈齊物論〉的話,你聽人家講你缺點,他告訴你一件事情對 不對?那你不要跟他槓,你要覺得什麼呢?你要覺得人家講你缺點,好像你今天看電視在說:「喔,某某地方,誰誰誰,發生什麼事。」然後你就去好奇一下,他講 的那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存在?搞不好有耶,就可以藉著人家告訴你的東西,發現自己的很多事情;可是如果人家一講,你就:「我那有?」或是說:「其實我不是這 個意思喔……」其實什麼的,你如果一直辯論的話,你永遠都沒有機會發現,也就是一般人家講我們缺點的時候,就算不跟他吵,也會覺得很不喜歡他講對不對?可 是真正練成〈齊物論〉的人是人家講了,而且我們一開始聽還不相信他講的是真的,我們就會像看到新聞報導下去、像看到新聞報導一樣地去關心一下,「欸,真的 嗎?」「欸,我怎麼不曉得?事情其實是怎麼樣?」就是不但不抵抗,反而有好奇心。那當你有這樣子的能力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在你的有生之年,慢慢破除那個 「罔兩問景」的部分,不然的話,你根本不會有反省自己的能力,反省自己的能力是非常不容易練成的東西,我們一般就說好像覺得說……譬如說我跟你講,有些事 情我知道我自己不會反省,那譬如說我寫的文章,非常不喜歡拿給人家看,因為我知道人家給我的意見我都不會接受(笑),我又何必假惺惺呢?對不對?就是人家 拿我的文章,人家會覺得「耶,我覺得你的文章寫得好像字太多喔,有點囉嗦。」因為我寫文章非常囉嗦,不要說我寫文章,我講話都很囉嗦,然後每次就是說「字 多一點才對啊,這樣子人家才容易懂啊,什麼什麼……」就講一大堆,那我既然都不要聽,那我何必問,對不對?就我既然覺得自己對,那我何必問?也就是說我沒 有在練〈齊物論〉對不對?真的要是練成〈齊物論〉的人,真的要聽別人的意見會聽得到喔。

那 關於這一點修練,我覺得是非常難的喔,所以我們講這《莊子》其實講到現在,雖然他講的每一件事都是很平實的,可是到底來講是打高空,因為不容易練,就如果 一個人能夠……據說啦,就是長輩講的啦,這個據說一個人如果能夠連績三十天,完全在人家說你缺點、人家說的不是事實或者是人家冤枉你這三件事上,你完全不 會亂心,然後你完全沒有反應,這樣子三十天以後,人的心就會變得很強,再過四十五天,這人就會進入那種古時候的真人境界了。

但 是這東西你不要這樣講喔,我到今天沒有練成過喔,我沒有辦法連續三十天再加四十五天都不槓人一下喔,我到今天練不成喔,就七十五天跟人家槓都不槓一下,你 們行嗎?(不行)不行喔,(老師像你剛剛講的,就是我剛要問的,就是說怎樣定義才有練成?是不是你剛剛講的那個定義……)喔定義喔,好比說,如果你那個人 坐在那邊,靈魂可以自由出來,然後可以飛到美國去轉一圈,然後還可以回身體,那你就知道你練成了啊(笑),對,這不是很實際嗎?我跟你講

兒童莊子班內容(謄稿草稿)(十七)齊物論(11)

從這裡開始,我就覺得可能大人班比小孩班教得好了。可能有些事還是需要一些人生體驗的吧。


你們把這地方幫我唸一唸好不好?你們唸過一遍我們再來講。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无謂有謂,有謂无謂,而遊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

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汝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奚?

旁 日月,挾宇宙,為其脗合,置其滑湣,以隸相尊。眾人役役,聖人愚屯,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 而不知歸者邪!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牀,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夢 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 之。

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弔詭。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大家辛苦了,好像唸了好久,這個地方是〈齊物論〉篇一個非常重要的段落喔,這裡是在講所謂的「齊死生」。

我們從前在聽〈齊物論〉篇的時候,講到辯論有A方、B方對不對?那凡是A方或者B方,都是不知道全部的真相,所以才會覺得「我覺得怎麼樣……」對不對?然後為了要保護自己這個脆弱的感覺,所以一定要講贏人家對不對?那這個是一個我們之所以會辯論,之所以會把很多事情分成我的意見是一國,別人的意見是一國,這樣子的觀點,我們前面講過這樣子。

那麼這次他在講什麼東西啊?這一次他在講的是……有些人啊,因為他只知道活著,不知道死了怎麼樣,所以呢,他就會覺得「活的是對的,死的是錯的」,所以他就會很討厭死掉對不對?那這也是一種只知道一邊,而不知道另外一邊的辯論對不對?

我們常常兩個人意見不合,我們每次都要吵架吵贏人家,因為我只知道我知道的部分,不知道對方看到的事情。

那 同樣地,因為我們現在活著,所以我們也只知道我們活著時候的我們自己,於是我們就覺得死是錯的、死是不對的、死是很悲慘的,那莊子他是在用這一段來跟我們 講,如果你用我們前面用來練習放下辯論的這種功夫的話,你也可以把它用在你自己的心靈,然後你也可以放下你對死亡的否定跟恐懼,他是在講這個東西。

那 我們就來看一看前面那個很無聊的一段,我覺得《莊子》讀到現在有點煩了,反正每次講到聖人,都要講聖人怎麼樣偉大,然後每次都講一遍對不對?深怕你不知 道,廣告做太多很煩,我要看正片喔(笑)。那這個瞿(ㄑㄩˊ)鵲子問長(ㄔㄤˊ)梧子,唸什麼(ㄐㄩˋ)鵲子或者(ㄓㄤˇ)梧子,這個注音怎麼標我都不管 了啦,差不多就好了,這種……各種唸法都有的字我不囉嗦了。

他 說:「我啊,聽到夫子說……」,「諸」就是「之於」,就是我從他那邊聽到,那夫子是誰啊?你知道我們小時候,如果有一個人長得很胖就叫他小胖對不對?那如 果……你們還有沒有什麼幫同學取比較好玩的外號的?有一個……從前一天到晚都在讀書,每天戴眼鏡,我們就叫他外號叫博士對不對?就是(我們都叫他眼鏡仔) 眼鏡仔對不對?那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人啊,他的外號很有名,他的外號叫做「夫子」,誰的外號叫「夫子」啊?「夫子」就是日本話的せんせい,就老師,那個老師說什麼……那個就是外號叫老師的人,就是孔子啦,夫子就是孔子的代號。他就說:「耶,我聽到那個當老師的說啊……」說「當老師的」就知道那是在指孔子喔,好像那個時代沒有別人當老師一樣(笑)。

然後又說:「我聽那孔子說啊,那個聖人不從事於務……」因為聖人呢,不很認真做事情,「不就利,不違害」就是說……其實呢從事於務,我們說我們要盡義務那個「務」對不對?其實「務」就是我很努力去做一件什麼事對不對?那你知道為什麼我們要努力嗎?因為我們不愛做。所以日本話裡面功用讀書就叫做「勉強」,對不對?有沒有聽過?べんきょう對不對?所以就是說凡事我們不愛做的事情,我們就要努力。所以他說聖人是不努力的,因為聖人每一秒鐘都活在他愛做的事情裡面,所以他不需要努力。

然後呢「不 就利,不違害」,這個「利」、「害」是什麼?我們從前就已經講過一些了,我們講「一龍一蛇」的時候就講過,將來〈德充符〉也會再講一次,就是我們人類都會 把對我們的肉體的存在有幫助的事情,當作是有利的事情,把會害我們沒有錢、害我們被人看不起、害我們朋友變少的東西,當作是有害的東西對不對?一般因為我 們人都是認為我們自己是「肉體的人」,不相信我們是靈魂的人,所以我們會有很多「利害」的觀念,那如果是靈魂的人的話,他玩夠了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他根本 不覺得有什麼關係對不對?所以呢,一個聖人就不會去看到什麼事情對我有利,就趕快跑過去要;什麼事情可能對我有害,就趕快躲開。

那 「不喜求,不緣道」,就是聖人不會想要這個想要那個,因為他已經很幸福了嘛,對不對?那「不緣道」,「緣」就是攀,攀著一個什麼東西,那聖人會不會求道? 當然不會啦,我已經會的東西為什麼還要求對不對?就像你已經會吃早飯,你需要學怎麼吃早飯嗎?不必了吧。聖人都會了嘛,就不用了,因為他已經很喜歡他做的 事情,所以就不用努力了。

那 「无謂有謂,有謂无謂」,這個「无謂有謂,有謂无謂」是什麼?就是說:沒有說就是有說,有說就是沒有說。其實我覺得人都是這樣子耶,如果有一個人,他是一 個比我笨很多的人,我要把一個我心裡面對一件事情的感觸跟體會講給他聽懂,我只好用他聽得懂的話去講,可是講到他聽懂的時候,他聽懂的其實不是我心裡面的 那個感覺,因為其實他是跟我體驗不同的人生,我們人的感覺要跟一個跟我們不同的人去分享,其實非常的難,因為一定要大家有一樣的體會才能夠知道;那所以如 果是一個聖人的話,跟你講他身為一個聖人有多麼的快樂,其實講了等於白講,因為你聽他講他有多快樂,你也不會更快樂。如果佛陀跟耶穌跟你講說:「你知道 嗎?我活得好爽喔。」,你聽了以後:「喔,他在爽。」,你不會真的聽得懂他在爽什麼東西。所以講了等於白講嘛,我們都會用我們自己的爽來想像,如果那個耶 穌跟你講說:「如果你跟我一樣,你就會享受到什麼叫做極樂、什麼叫做至福、什麼叫做上帝……」,那你就會想,我所知道的極樂就是打電動玩具打八個鐘頭,像 我從前大學的一個女同學,她所知道的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有一個愛她的男人把她抱在懷裡面,她不能想像更多的快樂,所以聖人的快樂要跟你講的話,講了等於 白講,所以就「有謂无謂,无謂有謂」。

「而遊乎塵垢之外」,那這個「塵垢」就是我們這個世間嘛對不對?所以呢,一個聖人他的玩來玩去,《莊子》的聖人我們都知道,他們是那種隨時可以靈魂離體,在另外一個世界過日子的,所以他就可以在這個世界之外玩。

那「夫子以為孟浪之言」,就是說孔子跟我講這個話,孔子說這個話很「孟浪」,「孟浪」是什麼?「孟浪」就是現在什麼港片說的「很無厘頭」啦,就是很荒唐。所以就孔子告訴我這段話以後說:「這段話真的是鬼扯蛋啦!」,孔子是不太相信這種事情的──莊子心目中的孔子啦。

然 後呢,「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你以為怎麼樣呢?就是這個翟鵲子就跟長梧子說:「哎呀,孔子這個人不識貨啊,我聽了就覺得這個話實在太有道理了,所以呢, 那你覺得我這樣想是不是我比較聰明啊?」,這樣子其實聽起來這人也不很聰明對不對?這個人這樣子講其實是有一種虛榮心,你知道我們活在世界上我們這些很沒 有道行,沒有道德的修行的人,其實為了要讓我們自己覺得我們自己比較聰明,大家都喜歡講一些高級的話,你有沒有理解這個意思?就像有一個人他其實心地是非 常狹窄,然後也很容易生氣,可是他跟你講話很喜歡聊說佛家說一切都是空,一切都是什麼……就是他……每個人都喜歡打高空嘛,顯得自己比較厲害,所以這個瞿 鵲子也看起來不怎麼樣,他說:「孔子聽不懂這些話,我懂,我懂……所以你覺得我怎麼樣?你來誇獎我嘛,因為我懂。」那其實還是一個愛面子的人,他可能就沒 有練到,他只是自己覺得說我如果講這些很偉大的話,然後告訴你說我很喜歡這些偉大的話,那代表我比較偉大,是一個虛榮心。

那 這個長梧子怎麼會被他騙到,長梧子沒有被騙喔,長梧子跟他講說:「是黃帝之所聽熒也……」,「是」就是「此」,這個東西啊,是黃帝都聽不懂的,這個「熒」 就是那個火光在晃晃晃,就是看不太清楚,就是意思有點迷惑。他就說連黃帝這麼偉大的聖人呢,都聽不太……都不是真正練成這句話。

「而丘也何足以知之」,那個「丘」是誰?「丘」就是夫子嘛,孔丘嘛,對不對?他說那個孔丘當然更不懂了啊,丘算什麼東西啊?他根本沒有那個智能去知道這件事情。

而 且你也是喔!他就開始罵了:「且汝亦大早計……」,你這個人的心思的計算也未免太快了吧,他說你是看到一個蛋,就想要一個鬧鐘,「時夜」就是晚上把你叫醒 的東西叫做「時夜」,他說你看到一個蛋,就想說這個蛋會生出一個公雞,公雞再去配一隻母雞,母雞再生小雞……什麼,反正到最後有一堆雞,殺掉剩下還有剩, 就可以留一隻公雞在家當我的鬧鐘。就是你只不過是聽到了這句話,你根本沒有練成,那你沒有練成怎麼擺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就好像我們如果……什麼武俠小說 裡面,不是有的人撿到《九陽神功》,有的人撿到《九陰真經》,他總不是撿到第一天就練成神功吧,對不對?他都撿到之後第四年之後才開始有點樣子嘛,對不 對?那你怎麼說才聽到這個話,而且你怎麼練到那樣子都不知道,只是在告訴你說,看到一個報導說什麼有一個人練成了《九陽神功》加《乾坤大挪移》,所以可以 跳過四層樓的屋頂,然後你就說:「喔,這個我會了。」,那怎麼會呢?你都還沒有開始練呢,所以你的腦袋未免動得太快了,所以看到蛋就想要鬧鐘,看到「彈」 就求「鴞炙」,「彈」是什麼呢?就是你路上撿到一個小鋼珠,一個彈子,然後你就說:「如果我拿一個彈弓,然後走到一個森林,然後找到一隻鳥,然後把牠對 準,然後再把牠打下來,而且沒有打偏掉,因為你只有一顆彈珠,然後呢剛好把牠打死了,我再撿回家把毛拔掉,然後開始烤肉,烤小鳥吃了。」,「鴞」是小鳥, 「炙」是烤,就是小鳥拿來烤。他就說:「你只不過看到一個彈珠,就覺得你已經在烤小鳥……烤小鳥在餐桌上了,你這人怎麼這麼驕傲啊?」結果這個原來是要來 炫耀的瞿鵲子,也被他罵了一頓。

那 這個「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那於是呢長梧子就忍不住跟他講說:「這樣子吧,我試試看來跟你亂講一通,那你也亂聽一通好了。」因為長梧子知道瞿 鵲子是這種聽了之後都沒有練成就以為自己會的那種人,所以他就說:「那我告訴你我們這個境界……聖人境界到底是什麼?我跟你講一下。那因為你聽了以為就會 以為你自己會,所以其實你也沒有聽懂,那你就亂聽吧,我就亂講吧,就當我沒說吧,但是我講講看。」那為什麼要這樣講,因為莊子要寫給我們看吧,所以就藉這 個機會來講一講,想說好,我來亂講給你們聽。

他就說:「旁日月,挾宇宙,為其脗合,置其滑湣,以隸相尊。」這什麼東西啊?就是說這個東西是講說……喔那個「奚」是斷錯句了啦,那個「奚」不是斷在「旁日月」的前面,是斷在「女亦以妄聽之」的後面就 是說「女亦以妄聽之,奚?」,這個「奚」就是「如何?好不好啊?」就是這樣子我跟你亂講一通好不好啊?那個「奚」是放在那個前面一句的後面的,好像在哄小 孩一樣「那等一下給你買糖吃喔,不要鬧,這樣子好不好啊?」,「奚」是一個哄小孩的話。所以他就覺得我是一個……長梧子覺得我懂得這麼多,可是你是一個白 痴,不過還是還要哄你一下嘛,再講給你聽聽看。

他說這個聖人是「旁日月,挾宇宙」,就是這個聖人的靈魂呢,如果他的真正的那個在天上的靈魂飛到這個宇宙來的話,其實很大隻,所以就站在那邊就覺得月亮在左邊,太陽在右邊,然後整個宇宙他可以這樣包起來,就是他們莊子的觀念都認為真正那種有道之士的靈魂是非常大的。

「為其脗合」就是說他的這個……就是說如果這個有道之士的靈魂,他直接來到我們這個宇宙的話,就是這樣子站在太陽跟月亮之間,然後整宇宙他這樣子抱起來,這才是他的脗合,這才是他合身的Size, 也就是說那種聖人住在一個肉體裡面,好像把一隻大象裝進小玻璃瓶裡面一樣,但是可能耶穌或者佛陀就是這種人吧,真正的他非常大隻,可是他勉強塞到這個肉體 裡面來跟你講一些話,(然後就跑了)然後就跑了,他受不了了就太窄了喔。所以他這樣子的尺寸,他的衣服剛好就是說……左邊的扣子是太陽,右邊的扣子是月 亮,然後整件衣服是宇宙,他穿起來剛剛好,這時候這才是我的Size喔。(地球只是一個紅血球)或地球只是一個紅血球,就是因為他……宇宙已經是他的內臟了喔,對不對?你們懂的好多喔。

所 以呢「置其滑湣,以隸相尊」,他說「置其滑湣,以隸相尊」這什麼東西呢?他說人啦,一般在地球生活的人,那些沒有開悟成道的人,都是昏昏笨笨的,都是糊里 糊塗的。「滑湣」就是糊里糊塗的。所以呢聖人來了之後,看到這些……宇宙間那麼多、地球上這麼多人都糊里糊塗的,就隨便他們啦,因為我講了你聽不懂啊,對 不對?所以我有什麼好講的。我上次不是有講過說,對於神來講,人類的悲哀好像螞蟻快要淹死,你到底要不要救啊?不知道要怎麼救。然後他說「以隸相尊」,什 麼叫「以隸相尊」啊?就是他如果看到一個奴隸呢,他也像看到一個國王一樣,如果聖人來到地球上,看到一個國王,可能對他說:「啊~你好,你好。」,看到一 個奴隸也跟他講:「你好,你好~」,因為對他來講都一樣嘛,比兵蟻跟工蟻的差別嗎?(笑)所以他就分不出來喔,都是螞蟻嘛(笑)。

那 所以「眾人役役,聖人愚屯」,那什麼意思呢?就是一般的人,為了要在這個很可悲的世界裡面爬得高一點,每一個人都非常拼,然後聖人來到世界上看起來就呆呆 的,每天坐在大樹底下抽香煙對不對?那為什麼要呆呆的,因為他不知道他們在拼什麼東西;這人拼命保養身體,然後多活了十年,他覺得好短暫喔,對不對?沒有 意義嘛,所以一般任何人在拼的,聖人都覺得不知道要拼什麼東西,所以聖人看起來就呆呆的。

那 「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就是說他是好像悟透了,一切的東西呢都是一個整體,他就活在那個整體裡面,活得非常純粹,然後他覺得每一件萬 物、每一樣東西在他眼中,都是這樣子,都是一樣的,也不是一樣,在他的心目中就是覺得一切都可以包容在他裡面,所以把這些「相蘊」,就像聖人……莊子不是 告訴我們聖人怎麼思考,才教我們〈齊物論〉對不對?就像我們現在吵架的時候會說,這個人是甲方,那個人是乙方在那邊吵架,可是聖人就覺得這人看到這部分真 相,那人看到那部分真相對不對?這兩個人剛剛好是互補嘛,就看起來他們是一個整體的啊,對不對?所以眼光退遠一點的話,很多的是是非非聖人根本就不知道怎 麼分,所以就什麼東西都能把它看做是一個整體。

那麼,再來就要講這一段喔,我們一般讀書的人比較能夠理解的東西的。他說你怎麼知道「喜歡活著」不是一種迷惑呢?我們說我們只知道A方而不知道B方,就覺得A方 是一定對,然後跟人家吵架,是一種迷惑對不對?那同樣地,莊子就說我們人只知道活著,然後不知道死了會怎麼樣,然後就一直覺得活著就是對,死的就是錯,這 樣是不是……然後活著就高興,死了就很痛苦,這是真的不是迷惑嗎?你真的很確定你死了以後一定會下十八層地獄,所以你一定要活嗎?不一定,對不對?

所 以他就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那莊子就說你怎麼曉得說,就是說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性,是一個人如果怕死喔,是因為他是一個孤魂野鬼一樣的 人?這什麼意思?什麼叫「弱喪」?「弱喪」就是說一個小孩子,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關愛,就是從小失去父母、故鄉的人叫做「弱喪」。他說如果一個人從小就 沒有家庭的溫暖,然後沒有父母愛他,那他出來闖蕩他的人生,他可能活到二十歲的時候,他的同學都會說:「哎呀,我過年過節要回家喔,因為我好想念我的家 人。」,他就覺得我沒有人可以想念,這樣你可以明白嗎?就那種完全沒有被愛過的人。所以莊子就說其實如果一個人心裡面真的有神的話,真的有對於那個天上的 家的記憶的話,他應該會在人間想家才對,那如果他已經完全不會想家,代表他心裡面已經完全沒有那個光了,就是他沒有被愛過。

那 譬如說,有一個很偉大的文學家叫做托爾斯泰,俄國的文學家,他就說:「幸福,就是能夠在大自然中感受到淡淡的哀愁。」,這句話其實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我 也是讀了《莊子》才覺得可能是這個意思吧,就是如果你是一個真正內心有修為的人,你的心裡面的能量,一定是共鳴著那個比較高的世界,所以你會有一種感覺說 你知道你的故鄉在那裡,那這樣的人活在這個地球上面,就會覺得我好像是在外面作客的,總是覺得我不在家,所以就會不管活在那裡,看著天空,看著雲,看著樹 木,都會覺得有一種鄉愁,就覺得這裡不是我真正的家,那所以那種哀愁呢,雖然可能別人會說「你是個文人吶,所以每天都在那邊多愁善感。」可是托爾斯泰或者 是泰戈爾,都非常強烈地認為說這種哀愁,才是真正幸福的人會有的感覺,因為他的心裡面知道他要回那裡去;相反地,每天在這世界拼到死,然後覺得自己很有成 就的人,對托爾斯泰或者泰戈爾那種人來講,會覺得這種人好可憐,他已經忘記什麼是他的故鄉了。所以他們就是莊子或者是歷史上面一些很偉大的這種藝術創作 者,都有這樣子的體驗,所以他又覺得說如果你呢,很怕死的話,一定是你忘記什麼叫做你的故鄉,什麼叫做愛,所以你根本不會想家。

那 麼他接下來就講一個比較輕鬆的故事給你聽,他就說有一個「麗之姬」,就是有一個麗的公主,她是一個「艾封人之子」,就是它「封人」就是把那個國土封一塊給 他,所以那是一個貴族的女兒,那個貴族姓艾,那他的女兒叫麗,所以叫艾麗公主喔。有個艾麗公主呢,她是那個時代的大美人,然後晉國呢……你知道那時候,因 為她的那個爸爸可能叫艾伯爵還是艾侯爵喔,是一個比較小的國家的王嘛,那那時候晉國是一個很大的國,所以晉國的國王就跟他們的那個小國的國王說:「女兒拿 過來,當我老婆。」那他也不能抵抗對不對?所以就只好把女兒乖乖交出去,那這個女兒呢……你知道春秋時代大國都已經很落後了,小國當然更落後了,所以你要 想像那個艾麗公主喔,不一定像我們歐洲片一樣住在皇宮裡面戴皇冠喔,說不定就是……那個時代就(穿得破破爛爛的嗎?)對啊,好像非洲土人的公主一樣喔,那 這個非洲土人的公主呢,聽說有一個大國要把她搶走,那走的時候……晉國剛把她搶過去的時候,她就「涕泣沾襟」,他就哭得整個衣領全部都溼掉了,就眼淚流到 這樣滴滴答答,然後就:「糟糕,我被壞人搶走了,爸爸媽媽我再也不能在家裡面跟你們吃香蕉了……」就非常難過,一直哭一直哭(爆笑),然後就覺得很傷心, 然後就一直哭一直哭,然後等到到了晉國國王的地方,就好像你呢,把一個中國大陸的那個內地的那種邊荒公主喔,把她帶到紐約市,然後呢,她看到紐約,房子這 麼高,好像那個什麼狼少女進城喔,就是動物養大的小孩看到文明,她就看到……到了那個國王的地方,她跟王在「同筐床」,就是跟晉國的國王在一起睡在一張大 床上,她就發現說:「天吶,這晉國國王是帥哥耶,比我們國家的那個最帥的那隻黑人還要帥」,然後就覺得說:「天啊,我何其幸運能嫁給這麼英俊的老公。」

然 後等到「食芻豢」,然後晉國的國王說:「來來來,皇后,我們來吃飯吧。」她一看到,天啊,這叫什麼?這叫牛排,這叫果凍,我以前只知道什麼叫香蕉,然後就 覺得怎麼竟然有這種美味,有這種帥哥,高興得不得了。然後他就說「而後悔其泣也」,然後她就在那邊踱腳說:「我那時候被搶過來,我幹嘛哭啊?」就很後悔, 白哭了(笑)。

那 莊子是在講什麼東西呢?莊子說死後的世界,說不定啊,比我們這個世界更美好喔,那如果你死後了、死掉了以後呢,發現你像這個艾國的艾麗公主一樣,嫁到晉國 國王那邊一下,發現說:「哇,吃的食物也比在活的時候好,住的也比活的時候好,見到的人也比我活的時候漂亮又善良!」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我當年不想死 到底是為了什麼?」對不對?所以莊子就說因為你只知道活嘛,所以你的格局非常的小,所以就好像我們說的,只知道小小的幸福的人,不知道道家說的大大的幸福 是什麼。

所 以她就很後悔,所以他就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那個「蘄生」的「蘄」就是我們說祈禱的「祈」或者期望的「期」。所以呢,他就說你呢在那邊 講講講,然後在這人世間說你懂很多,很驕傲,可是其實你不懂,真正死掉的人懂的事情你不懂,就是你知不知道說不定死掉的人,會一直在後悔說他為什麼活著的 時候,一直希望能夠活下去,為什麼不早點死就可以到這麼快樂的地方來,對不對?所以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

所 以莊子就在講,但是莊子並沒有告訴你,你知道莊子說「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所以莊子其實不會像佛家一樣告訴你說,喔,其實有個天堂怎麼樣……他不 會,他只是叫你去想一想「會不會有這個可能性」,會不會說你死了之後,有可能比你現在活得更快樂?那如果有可能的話,你現在哭什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思考存 在啦,其實你們聽了也是有聽等於沒聽嘛,因為就算你們現在聽了,我拿一個刀說要捅死你,還是會怕嘛,對不對?不會因此就大徹大悟嘛,所以我們現在都是聽了 之後也不會大徹大悟的人喔,就是長梧子說的那種人喔(笑),「就殺了我吧,這樣我就可以回去了。」我們沒有辦法喔,能夠那樣子的人,只有莊子說已經想起來 一切的人,那我們不是想起來一切的人,所以我們都只是聽了等於沒聽的人,所以我們上這課真浪費喔,是不是要退學費啊?(笑)可以嗎?喔,我不敢(笑)。

那 所以呢,他就說……那莊子就打第二層的比方,他就說我們啊,活在這個地球上,會不會是有一點像是在天上的人,有一天在睡個午覺,然後夢到一場夢這樣子的東 西。這也是可能性,就譬如說,像我有一次看到一個好像美國的什麼靈媒寫的書吧,你知道什麼叫靈媒寫的書?就是有一個人,他身體空掉,有一個靈魂到他身體裡 面來寫一些東西,那一個靈媒寫的書,有人問那個靈媒,他身上可能有個靈魂附在他身上啦,就有人問那靈媒說:「那你們活在天上的人,對於出生是什麼感覺,死 亡是什麼感覺?」,那那個靈媒就說,就他身上那個靈魂就說:「沒什麼感覺嘛,我們在天上的人,有的時候會覺得,耶,怎麼搞的,上一分鐘沒看到你啊?」,他 說:「喔,我剛剛去睡了一個午覺,到地球上過了一輩子。」就這樣子嘛,就天上人就是這樣子,他的時間太漫長了,所以有的時候在天上吃飯吃太飽了,就好吧, 那出生到地球上面的伊索匹亞去當災民,去當個三十年災民,再餓死再回來好了,好,消化完了,就這樣了(笑),就是他那種時間跟生命的觀點,可能跟我們現在 不一樣。

那 所以呢,他就說「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他就說你不要說生跟死,我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給你聽,你就知道,他說有的時候你心情很不 好,很傷心,你們有沒有過這種人生?有吧。像我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可是心情很不好勉強睡著了,喔,在夢裡面我跟人家喝酒作樂,高興得不得了,然後醒來, 繼續哭。那到底那個是真?那個是假啊?那同樣他說「夢哭泣者,旦而田獵」,那也有可能你在夢裡面做一個夢,那夢裡面你全家死光光,然後在那邊哭得一塌糊 塗,然後早上起來之後,啊我們去打獵吧,就去打小鳥好高興,你們不用想打小鳥,田獵你們就當做電動玩具就好了。就是說做了一個好悲傷的夢,然後哭著醒來, 醒來之後,好,來打電動吧。那到底那一個是真的呢?所以你的人生很悲慘或者你的人生有快樂或者很快樂,跟你死後的世界有正相關嗎?不一定耶。

所 以他就說「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就是當你正在作那個夢的時候,你卻不會知道你在作夢,就像我們說我們現在在作夢,所以現在活在這邊,你也在作夢、你也 在作夢(指同學),大家都活在地球上,大家都在作夢,你會覺得你在作夢嗎?不會喔。你們有沒有看過一個電影叫《駭客任務》啊?(有)它就是講說在未來的世界裡面,人類都被關到……被機器關到一個膠囊裡面對不對?然後他們……因為機器要人活著生產源,所以就要人一直在機器裡面、網路裡面做一個夢,那個夢就是1999年 的地球的美國的紐約,然後所有的人都在那邊生活在一起,可是其實就是所有的人一起在做一個夢,那只有特別聰明的人才會在那個夢裡面覺得說,「這裡好像有一 種陌生感,好像有一種不是真正的世界那種感覺……」,然後就有人去救那裡的人對不對?讓那個人醒過來,才發現原來我的生活全部是作夢,那你們有看過那電影 嗎?(有)有喔?那那個電影還有一部外傳是卡通片,就是他有拍九部卡通片電影的外傳,也就是說人如果能夠真正地醒過來是一個方法,那外傳有講一個……就是 在那個網路的夢的世界裡面,有一個人他是一個運動選手,那你想作夢在跑步很好笑對不對?可是喔那個運動選手,因為他太想、太拼命跑得快了,所以他跑到最快 最快的時候,就衝破人類的極限,進入這個所謂「有道」的境界的時候,他忽然從那個膠囊裡面,啪一下醒過來。這個其實跟《莊子》講得很像,莊子在那個〈養生 主〉篇,就在講如果你殺一頭牛殺到最高境界的時候,你會醒過來,就是如果你的生命能精純到超過這個世界……這個夢的世界能夠容忍的極限的時候,你會醒過 來,所以就是說,在修練技術的過程裡面能夠開悟,在莊子的觀點是有可能的。所以那個電腦雖然是很荒謬無稽的電影,但是可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東西,因為 當他知道是夢的時候,當他知道他的生活都是虛幻的網路世界的時候,就是那個男主角已經領悟這件事對不對?他就可以把手伸到人家身體裡面去幫人家治傷,對不 對?因為他知道這一切只是網路的訊息,所以只要改一改就可以把人家醫好了,其實對於那些什麼手一按能夠把人家醫好的人來講,那些什麼耶穌啊、佛陀來講,他 們也是看待我們的世界好像一個網路遊戲,然後他們已經跳出去了,所以可以做到一樣的事情。

所 以呢,他就說,因為我們都在作夢喔,所以都不知道這是在作夢,而且「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什麼叫「占其夢」?就是我們現在可能對於天上的 人來講,我們現在就已經在夢裡面了,可是我們在這個夢裡面還會睡覺耶,睡覺還會再作夢,醒來還會「占夢」,什麼叫「占夢」,就是說「耶我昨天夢到斷一根手 指頭,這是什麼意思啊?會不會今天發生什麼事情?」還在聊我們夢裡面的夢,夢中又有夢。然後呢「覺而後知其夢也」,然後呢一定要等到我們醒過來才會知道, 我們作夢的時候都不會知道我們在作夢,都要等到我們醒過來的時候才知道我們在作夢。

那 「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我們有一個大大的醒來,那什麼叫做大大的醒來啊?我不知道這個大大的醒來它是指死亡還是開悟?就是說有 一天你真的從這個世界裡面醒過來的時候,那我們才會知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面所追求的一切是……一場遊戲一場夢這樣子,那到底怎麼樣叫做大大的醒來啊?那我 們不知道,我們可能會知道從前有一些聖人,他們有大大的醒來過,但是至少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好像都沒有人醒來過喔(笑),所以我們現在是一群小螞蟻在那邊 談論上帝喔,所以我們都是講了等於白講的人喔。

他 說那樣子真正醒來的人是太少的,「而愚者自以為覺」,就是笨笨的人都覺得自己是醒來的,譬如說我們現在在講話都覺得自己是醒來的對不對?我們不像《駭客任 務》的主角會覺得這個世界有值得懷疑的地方,然後真的再醒來一次對不對?都不是,所以呢我們就在這個地方,都以為自己是醒的,所以我們在這邊聊天對不對?

那「竊竊然知之」,「竊竊然」就是很賊很賊的樣子,就是才知道一點點,然後就覺得自己好厲害、我好厲害、我好厲害那樣子,然後就覺得我們都醒來了,就覺得我們很曉得一切。那這個長梧子就講說:「呵,你現在覺得你自己曉得一切。……」

「君 乎,牧乎,固哉」,他就說啊:「國王啊,牧羊人啊,你們腦筋好頑固喔。」這什麼意思?他就說如果你是真正醒來的人話,你就不會覺得那個國王好有錢,一個牧 羊人好貧窮,因為一個國王也好,一個牧羊人也好,都是那個偉大的世界裡面的人睡個午覺打個盹,然後在那邊夢到的東西嘛,他今天覺得吃太飽了,就來當一次牧 羊人運動運動嘛,他今天覺得在天上的世界,剛好被隔壁的朋友看不起了,覺得說好丟臉喔,就到地球上來當一下國王安慰一下自己嘛,那這些東西都只是一個好像 演戲一樣喔,如果你們將來長大了精神有病的話,還有一個東西叫戲劇治療工作坊可以去參加嘛,就像你演很多有的沒的來幫忙你舒服一點嘛,所以他就覺得說如果 我們現在在地球上面,連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你都會把它當做一個很絕對的東西,去尊敬他或者看不起他,那你根本已經完全被綁在這個世界了,被綁在夢的世界, 是沒有辦法醒來了,所以他說你怎麼這麼頑固呢?就是你在這個世界上面,然後來跟我說什麼:「耶,孔子聽不懂喔,我聽得懂,我好厲害喔,比孔子還要聰明。」 他說這不是也是綁在這個世界嗎?

所以他就說:「孔子啊跟你啊,都是在做夢啊,然後我在跟你講說『你在做夢』,這也是在夢啊。」喔,我們就來一團夢成一起。

他說:「所以呢,我講的這個話呢,叫做『弔詭』。」「弔詭」就是什麼?就是沒有人聽得懂,因為我雖然講了,可是你們……也沒有人因為我講你就醒過來啊,所以也不會真正了解我在講什麼對不對?所以講了等於沒講喔。

那他說「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那我們說過莊子說的「旦暮」就是一個偶然中的偶然叫做「旦暮」。所以他就說如果一萬世以後,我們中國人一世是三十年喔,就如果30萬年以後,有一個人,能夠完全聽懂我現在講的話,那真的是太少有這個機會了。就好像這個很偶然的機會,日本人就會講說「盲龜浮木」「盲龜浮木」語出佛教經典,《中阿含經》(卷五十三)、《成唯識論》(卷八)、《雜阿含經》(卷十五)、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四)、《法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卷七)均有記載, 日本人講一個故事說,有一個瞎掉的烏龜住在大海底下,然後呢有一塊爛掉的木頭,有個樹洞,漂在大海上面,有一天這個瞎掉的烏龜要浮上海面,然後來換一口 氣,頭就插到那個樹洞裡面,然後就死掉了。日本人講的是說,那麼大的海,一小片的木頭,那麼大的海,一隻烏龜,竟然還能夠撞在一起,這實在是太巧合了喔, 不可能,所以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面兩個開悟的人能不能遇的到呢?其實很難很難喔,就像耶穌出生的時候,佛陀已經死了1500年,對不對?他們都不能做好朋友,所以這樣子的一種聖人的感慨,就覺得他看到的世界,其實他沒有辦法跟他周遭的任何人分享,不管怎麼跟你講,你還是不會醒過來。

那我們看的這樣一段是不是也覺得很沮喪呢?講了等於沒有講,但是我覺得莊子是在告訴我們一個生命的可能性,那我們不要否定這種可能性,我覺得會活得比較真實。

(老 師那我這邊是有說三個問題啦,就是我們這個課一直在講說他這個人,莊子喔,他好像屬於他自己的那個的魂出竅,那我現在有個疑問就是說,像他這個……他今天 所謂他的靈魂可以說……出竅,也是因為他今天看懂世間的每一件事情,而說那種感覺就是說……他好像覺得他跟我們常人是不一樣的,不是說真正的那種我們想的 那種靈魂出竅是非常恐怖的那種……)喔,你的意思是說靈魂出竅也有那種比較糟的體驗,像有的人生病,每天都夢到自己浮在自己上面,就是躺在床上覺得自己浮 在自己上面,那個是有病的靈魂出竅,那個莊子他們那種靈魂出竅,如果一定要說定義的話,就是說那個人的靈魂,因為已經很沒有我執了,所以才會變得很有能 力,比較像是中國那個什麼……練氣功的人說的什麼「出陽神」的那種出竅,就是一種比較接近開悟的狀態的那種健康的狀態這樣子。

(那 這樣子話,那莊子是可以看到他自己的人,如果是您剛剛講的練習氣功的人,他也許可以看到他自己是坐在那個位置的,因為我們自己都沒有某種的體認,那如果照 你舉的例子來講的話,莊子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坐在那邊的)我想至少他們那個學派是有這個觀念的,所以一直有什麼「坐忘」啦、「坐馳」啦這種字眼,像「坐忘」 就是說好像把自己身體丟在那邊忘掉了;那或者是「坐馳」,「馳」就是跑步嘛,奔馳的馳,他說我可以坐在那邊我在跑步,他們一直有這種靈魂能夠出體的觀念 啦,我只能說這個學門是這樣子。

(那 我這邊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說,像那個……他今天會寫他這篇文章,本身莊子他好像自己知道死亡的真相嗎?)這個你問我我怎麼知道?(笑)(……莊子他今天 要是不知道死亡的真相的話,啊他為什麼要這樣寫?)那……我怎麼會知道?(爆笑)我又沒有練到那個境界,我如何能夠替他回答你?(那現在問他應該說,照他 這邊寫來,是應該有他非常了解,對不對?還是說,他好像今天只是要說,安慰人類說,你今天不要那樣怕死,其實說死亡不是這樣,他是因為這樣的話是兩個那個issue, 一個是他要安慰你人類不要怕死,另外一個是說他今天真的是知道死亡的真相,他才會這樣跟你講嘛)對,這東西是一個非常雞生蛋蛋生雞的弔詭,就是我認為道家 是有一種修練的,那個修練是練到你真的能夠靈魂獨立於肉體存在的時候,你會很不在乎這個肉體的死亡,這樣可以想像嘛,對不對?可是呢要練到靈魂能夠獨立於 肉體存在,這個修練的過程你必須要練到比較不怕死亡,也就是……這東西是靈魂能夠獨立的人才會不怕死亡,可是你要不怕死亡才能練成靈魂的獨立,所以這東西 有個弔詭(矛盾)性在裡面,所以莊子他會從很多不同的角度去幫助你,能夠鬆開這些東西,比如說鬆掉肉身的執著,我認為他的主要修練並不在於這個〈齊物論〉 的這一塊,而在別的地方,譬如說跟人相處的時候不要有「我」的這個觀念,或者是像是〈德充符〉篇裡面,如何把肉體執著整個鬆掉,就是他有在別的地方有別的 修練,那這一篇已經講明了就是「我現在講你看不懂」,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練得比較好了,你有希望了解我在說什麼,所以我覺得這一篇比較不是一個叫人這麼做, 只是一個先講起來放著的一個可能性,(那個引言的意思這樣而已?)對,就是說他會給你一個張力,所謂的張力就是說,當你想到這些可能性的時候,你的心會比 較開放一點,那你會比較想說:「那不然我是不是要更進步一些?好去體驗他說的這些事情。」

那 很多很多的修練在別的地方,因為您剛講的問題一直都是任何一個宗教界的問題,就是告訴你你死後跟上天堂到底好不好?就好說比當年日本鬧飢荒、戰亂的那個時 代,那個非常多人就是活得很痛苦很痛苦,在生死邊緣掙扎,那那個時候日本就出現淨土宗就是日蓮上人,他就教人說那你就唸這個什麼……南……なんむみょうほ うれんげぎょう,就是《南無妙法蓮華經》,他說你只要唸這個經,因為那個時候,日本人也沒什麼知識,也不認得字,他說你就唸這幾個字,那你唸了之後,就會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這樣子,「你就拼命唸吧。」 那因為那個時代,人那麼痛苦,你又不可能開學堂在那邊教《莊子》,你已經沒有辦法讓人解脫了,所以他乾脆就說:「你就相信你唸這東西會往生西方極樂世 界。」就這樣子。那到底這樣會不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誰知道啊?我連基督徒會不會上天堂我都不知道呢,但是它至少可以讓那個人活得舒服一點對不對?就是他有 一個寄託,但這種宗教其實……呃,唯物論的馬克思就說:「宗教是人類心靈的鴉片。」他這樣講也沒有錯對不對?

所 以承諾一個不可知的未來,其實我認為道家是要我們不可知的事情就是不可知,不是要承諾你一個未來,這是不一樣的東西喔。像《南無妙法蓮華經》那個唸法,到 後來的話,就是佛家人一天到晚都在說我要什麼唸經啊,死後上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到底他死後上那裡,我們沒有人能夠考查喔,就有沒有到死之後,發現被騙我們 也不知道喔;像基督教的人說受洗就不會下地獄就會上天堂,那這個人到底死後會不會有沒有變孤魂野鬼我們不知道喔,這所有的宗教都不可考的喔。

但 是莊子他不是要告訴你說死後一定比較好,他只是希望你能夠鬆開一個觀念─「死後一定比較不好」,希望你能有一個開放的心理,就是對於你不知道的事情……因 為〈齊物論〉是在教你「不知道的事情,麻煩你就承認你不知道好不好?」只是這樣子而已,他要我們練這個「不知道」之心,而不是在承諾你說一定有一個天堂, 他只是拿理論在玩來玩去,讓我們承認這個不知道而已,而那個「不知道之心」才是莊子的修練裡面最重要的東西之一。反而不是說死後有沒有天堂的問題,道家不 講死後有沒有天堂的喔,道家就覺得……什麼莊子老婆死掉,莊子就覺得老婆死掉,她把能量還給這個宇宙了,變成雜草了、變成小狗了,就是他根本不覺得什麼天 堂不天堂的,有別的地方提出來,就莊子沒有特別在相信天堂不天堂的問題。

那……所以,耶,我們也講了五十分鐘了,那我們再下課一下,再講下一段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