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就來講五行,可能會令讀者看得有點亂亂的,請放心,這不是因為各位讀者的資質不夠,而是這一次的內容,我覺得我的表現力真的不夠好。可能再多看一點後續的,整體的概念慢慢成形了,再回到這一回,才會比較好吸收。
在此先向讀者致歉!
第四講:
腎藏志通先天域
心主神跨兩次元
五行淺淺說
接下來,我們要為下一個大篇章開個頭了,前面的篇章都在講陰陽,現在要來講五行了。
關於五行,我們先來看一下哦:
◇五行神(唐.《兼明書》):
木神曰勾芒,火神曰祝融,土神曰后土,金神曰蓐收,水神曰玄冥。土神獨稱后者,后,君也,位居中,統領四行,故稱君也。
唐代的《兼明書》稱五行之神:木神叫勾芒,火神叫祝融,土神叫后土,金神叫蓐收,水神叫玄冥。它說土神叫「后」是因為
◇《尚書.大傳.五行傳》: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
至於說《尚書.大傳》裡面說,宇宙間是先有水,再有火,再有木,再有金,然後第五個土……其實這個順序是有一點意義的,我們教的時候也依這個順序。
因為若純以中醫五行的角度來說,多半會先說「東方生風」,然後「風生木」,所以中醫會先說有風,可是用五行原理來講的話,是先有水。這是一個不一樣的順序。
也可以說,因為中醫是以「人有了肉體」作為一個基盤,所以以肉體而言的話,先有風、有木是對的,但是在這個之前,五行的生成,是先有水再有火是對的。
然後呢,《尚書》的〈洪範〉又講什麼呢?
◇《尚書.洪範》: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它說,水的功用是潤下,火是往上燒,木是曲直(弧線和直線),金是從革(把皮革它割開、給它劃分界線),土是稼穡(收割東西太多了要收起來,春天來的時候再播種子)。
然後呢,關於它的味道,就說:潤下就是鹹味,火燒上來是苦味,曲直是酸味,從革作辛味。
……這樣子講,其實好像看不出什麼道理!這些道理,我覺得是在學習醫家理論的時候,才會充分呈顯出來。這些儒家的理論,我們就先看一下──是有意義的哦──名字都要有個印象。
那我們接下來就看一下,這個五行的對應表格:
方 位 | 五 行 | 五 氣 | 五 色 | 季 節 | 臟 (裡) | 腑 (表) | 五 充 | 五 華 | 開 竅 | 五 志 | 藏 神 | 脈 象 | 五 味 | 五 臭 | 五 液 |
南 | 火 | 暑 | 赤 | 夏 | 心 | 小腸 | 血 | 面 | 舌 | 喜 | 神 | 夏洪 | 苦 | 焦 | 汗 |
東 | 木 | 風 | 青 | 春 | 肝 | 膽 | 筋 | 爪 | 目 | 怒 | 魂 | 春弦 | 酸 | 臊 | 泣 |
中 | 土 | 濕 | 黃 | 長夏 | 脾 | 胃 | 肌 | 唇 | 口 | 思 | 意 | 四季和 | 甘 | 香 | 涎 |
西 | 金 | 燥 | 白 | 秋 | 肺 | 大腸 | 皮 | 毛 | 鼻 | 悲 | 魄 | 秋毛 | 辛 | 腥 | 涕 |
北 | 水 | 寒 | 黑 | 冬 | 腎 | 膀胱 | 骨 | 髮 | 耳 | 恐 | 志 | 冬石 | 鹹 | 腐 | 唾 |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節錄)》: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爲玄,在人爲道,在地爲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爲風,在地爲木,在體爲筋,在藏爲肝,在色爲蒼,在音爲角,在聲爲呼,在變動爲握,在竅爲目,在味爲酸,在志爲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爲熱,在地爲火,在體爲脉,在藏爲心,在色爲赤,在音爲徴,在聲爲笑,在變動爲憂,在竅爲舌,在味爲苦,在志爲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